1968年对应的农历年份为戊申猴年(干支纪年),生肖属相为猴,纳音五行为“大驿土”(因天干戊属土、地支申属金,故又称“土猴年”“黄猴年”)。其时间范围以立春为节点:1968年立春为2月5日,因此1968年2月5日(含)后出生者属猴,此前则为属羊。
一、戊申猴年的时代印记:动荡与变革交织的1968年
1968年是20世纪极具转折性的一年,全球范围内社会运动与文化事件频发:
中国:处于“文化大革命”第三年,政治运动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。1月30日(正月初一),《》头版未报道春节,而是聚焦河南省革命委员会成立;春节期间,福建前线炮兵停止炮击金门,推动两岸暂时缓和;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进一步扩大,“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”的口号成为时代强音。
全球:冷战格局下,捷克斯洛伐克“布拉格之春”改革(试图摆脱苏联控制)遭苏联军队入侵而失败;法国爆发“五月风暴”(学生 *** 与工人 *** 交织,冲击传统秩序);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·路德·金遇刺,引发全国骚乱;阿波罗8号发射,人类首次进入月球轨道并环绕飞行,开启太空探索新纪元。
二、戊申猴年的文化寓意:生肖猴的祥瑞与智慧
生肖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灵动、聪慧、长寿与吉祥,其寓意多源于神话传说与民间信仰:
灵动智慧的象征:猴子机敏好动、善于模仿,《西游记》中孙悟空的形象(源自猕猴)便是典型——他大闹天宫、西天取经,成为反抗精神与智慧的化身。民间认为猴能“避邪驱祟”,故春节期间有“绑神猴”(如云南师宗彝族“绑山花子”)的习俗:村民用藤草捆绑成“神猴”,挨家挨户拜年,祈求来年风调雨顺、平安幸福。
长寿与封侯的吉祥寓意:猴子喜食桃子(《西游记》中蟠桃象征长生不老),故“猴”与“寿”关联,民间有“双猴献寿”的剪纸作品;“猴”谐音“侯”(古代爵位第二等),因此“马上封侯”(猴子骑马)、“封侯挂印”(猴子挂印)、“辈辈封侯”(猴子背猴)等图案常见于年画、饰品,寓意升官发财、家族兴旺。
三、戊申猴年的民俗传承:年味的鲜活载体
尽管1968年处于特殊历史时期,但传统民俗仍在民间延续:
春节庆祝活动:贴春联、守岁、吃年夜饭、舞狮舞龙等习俗未变。部分地区虽因运动简化,但家人团聚、祈福迎新的核心未改。
非遗活动:如云南师宗彝族的“绑神猴”,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即使在动荡年代也保留下来,成为当地春节的“年味符号”——“神猴”下山拜年,传递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戊申猴年(1968年)不仅是时间的刻度,更是时代与文化的交汇点:既有历史的动荡与变革,也有传统民俗的坚守与传承。生肖猴的祥瑞寓意,始终是中国人心中“吉祥、智慧、长寿”的象征,跨越时代,历久弥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