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季之一个节气,其前一个节气为大暑(夏季最后一个节气)。
二十四节气按顺序排列为:立春、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、立夏、小满、芒种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处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、立冬、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。立秋紧接在大暑之后,是季节从夏季向秋季过渡的关键节点。
立秋前一天是“绝日子”吗
是的,立秋前一天被称为“绝日子”(或“四绝日”之一)。
在中国传统历法与民俗中,“四绝日”指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的前一天,分别对应冬季、春季、夏季、秋季的结束,寓意“季节更迭、阴阳转换”的临界点。其中,立秋前一天(即“立秋绝日”)标志着夏季的终结与秋季的起始,是古人眼中“天地之气由盛转衰”的重要节点。
“绝日子”的传统认知与禁忌
古人认为,“绝日子”是阴阳失衡、气候转换的敏感期,需谨慎对待。传统民俗中,忌讳主要包括:
1. 不宜结婚:民间视“绝”为“断绝”,担心婚姻如节气般“中断”,故择日时多避开此日;
2. 忌动土搬迁:风水学认为此时天地之气不稳,动土易惊扰地脉,影响家宅运势;
3. 忌远行求财:旧时认为“绝日”伴随雷暴天气(现代气象学证实此时副热带高压减弱,易发强对流),出行风险高;
4. 忌杀生见血:《齐民要术》有“节气交替,万物蛰伏,不宜伤生”的记载,认为此时捕捞或杀生会“断根”,违背自然规律。
这些禁忌虽无现代科学依据,但承载着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心,是传统农耕文化中“天人合一”思想的体现。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