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婚回门并非传统意义上的“必须”,但多数地区仍遵循“婚后回门”的习俗,视为婚姻圆满的收尾。是否回门需结合当地风俗与双方家庭意愿,若当地无明确禁忌,通常建议进行。
1. 回门时间
一般延续头婚习惯,选择婚后第三日、第六日或满月回门。“三朝回门”最为常见,寓意“三生有幸”;若因工作等原因无法按时回门,也可与家人协商调整,但需尽早。
2. 回门人数:严格“双回门”
必须新人共同前往,忌新娘单独回门。“双回门”象征夫妻同心、婚姻稳固,也体现对新郎融入女方家庭的重视。部分地区允许男方父母同行,以增进两家感情,但核心是新人一起。
3. 回门服装:喜庆且得体
女方:避免穿头婚时的婚纱、秀禾服(旧俗认为“再穿”不吉利),可选择粉色、橙色、金色等喜庆颜色的礼服或旗袍,款式端庄大方,既符合婚礼氛围,又不失二婚的得体。
男方:穿正式得体的服装(如西装、衬衫),体现对女方家庭的尊重。
服装来源:部分地区保留“女方回门服装由男方父母准备”的习俗,寓意男方对女方的重视。
4. 回门礼物:成双成对,注重实用
必须带礼物,且数量需为双数(如2瓶酒、4盒茶叶、6斤水果),寓意“成双成对、好事成双”。常见礼物包括:
烟酒:通用且不易出错,档次需适中(如中档、知名品牌酒),用于招待女方亲友;
特产:若新娘嫁至外地,可带男方家乡特产(如茶叶、糕点),既有纪念意义,也能让女方家人感受到男方的用心;
茶叶:若女方家人不饮酒,可选好茶(如西湖龙井、铁观音),符合中国传统“茶礼”;
风俗礼品:部分地区需带猪肉、鱼肉、大葱等(如“六样礼”),需提前询问长辈,避免遗漏。
5. 回门礼仪:尊重与感恩
问候长辈:见到女方父母需主动问好,新郎需改口称“爸爸、妈妈”,称呼要自然亲切,体现对女方父母的尊重。
敬酒答谢:就餐时,新娘陪同新郎向父母、亲友敬酒,感谢他们的祝福与支持。新郎需致简短答谢词(如“感谢岳父岳母的养育之恩,感谢亲友的见证”),表达诚意。
聊天陪伴:饭后不要急于离开,需陪父母聊会儿天,听听他们的教诲(如“好好过日子”“互相包容”),体现对女方家庭的重视。
邀请返程:临走前,主动邀请女方父母及亲友到男方家做客(如“爸妈,你们有空来家里坐坐,我们给你们做饭”),增进两家感情。
6. 当天返回:避免过夜
传统习俗认为,新婚一个月内“不能空房”(即夫妻不能分开),因此回门后需当天返回男方家。现代因工作繁忙,部分家庭允许分开睡,但仍需遵循当地习俗,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。
7. 二婚回门的特殊注意事项
心态调整:虽为二婚,但回门是婚姻的重要环节,无需因过往经历自卑,应大方自然地面对亲友。
简化仪式:部分地区二婚不再重复头婚的“拜天地”“交杯酒”等仪式,回门宴更注重“团聚”而非“形式”,可根据双方意愿调整。
尊重旧俗:若女方家庭有特殊禁忌(如“忌穿白色”“忌带特定礼物”),需提前沟通,避免触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