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代妇女服饰实物之一

admin

印花敷彩纱丝绵袍是汉代贵族妇女的典型礼服,197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(辛追夫人墓),为国家一级文物。其形制为交领、右衽、直裾,衣长约132厘米、通袖长约228厘米,以绛红色印花敷彩纱为面料,素纱为里,内絮丝绵。面料采用多色印绘工艺,色彩包括朱红、粉白、墨黑、银灰等,花纹线条流畅、层次分明,是迄今所见最早的印花与敷彩相结合的丝织物。这种服饰不仅体现了汉代高超的印染加工技术,也符合汉代贵族女性追求华丽、雅致的审美需求。

素纱襌衣

素纱襌衣是汉代女性日常穿着的单衣精品,同样出土于马王堆一号汉墓。其衣长128厘米、两袖通长190厘米,重量仅48克(不足一两),薄如蝉翼、轻若烟雾。襌衣采用素纱(未经染色的细薄丝织品) *** ,领口、袖口镶有绢缘,主要用于内穿,搭配襦裙或深衣。其 *** 工艺复杂,反映了汉代丝织技术的巅峰水平,也是汉代女饰“轻、薄、透”风格的典型代表。

汉代妇女服饰实物之一

绢裙(绛紫色绢单裙)

绢裙是汉代女性常见的下装,以马王堆女尸出土的两件绢裙为代表。裙子由四片上窄下宽的整幅绢片横向缝合而成,呈梯形轮廓,裙腰两端延长作系带。其中一件为绛紫色,另一件为素绢,均无纹饰(称为“无缘裙”)。穿着时从身后向身前包拢,两侧叠压后系紧裙带,通常内搭于直裾或曲裾衣服之内。这种裙子款式简洁、实用,是汉代女性日常着装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“信期绣”丝绵袍

“信期绣”丝绵袍是汉代女饰中刺绣工艺的代表作品,出土于马王堆一号汉墓。其面料为罗地(绞经组织的丝织物),上绣“信期绣”花纹(以穗状流云为主题,搭配长尾小鸟,寓意“候鸟南迁北归”的“信期”),纹样清新雅洁。袍身为交领、右衽、曲裾样式,内絮丝绵,领、袖及襟边镶有同质料的衣边。这种将刺绣与深衣样式结合的服饰,既体现了汉代女性的审美情趣,也符合当时“重装饰”的服饰风尚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