伯是什么意思 伯是什么意思

admin

“伯”(读音:bó、bǎi、bà)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,最早见于甲骨文,本义与“长”相关,后引申出多类义项,涵盖家族、社会、爵位、称谓等多个领域。

一、核心本义:群体中的“长”或“首”

“伯”的甲骨文像竖起的大拇指(形似“白”加“人”),象征“首屈一指”;金文在拇指形下加“人”,明确表示“众人之首”。《说文解字》明确记载:“伯,长也。从人白声”,本义为群体中最年长、最突出者,是“长”的同义表达。

伯是什么意思 伯是什么意思

二、家族血缘系统:排行与亲属称谓

1. 兄弟排行之首:古代兄弟排行以“伯、仲、叔、季”表示长幼顺序,“伯”为老大。如《诗经·小雅·何人斯》“伯氏吹埙,仲氏吹篪”(大哥吹埙,二弟吹笛),“伯氏”即大哥;成语“伯歌季舞”(兄弟和睦)中的“伯”也指长子。

2. 父亲的兄长:古称“伯父”,《颜氏家训·风操》“古人呼伯父、叔父”即为此义;周代“伯父”还是天子对同姓诸侯的尊称(《礼记》“天子呼诸侯曰伯父”)。

三、社会地位与爵位:权力与等级的象征

1. 诸侯领袖(春秋):“伯”通“霸”,指春秋时诸侯的盟主,如“五伯”(齐桓公、晋文公等)即为当时诸侯的领袖;《荀子·成相》“穆公任之,强配五伯”中的“伯”即此义。

2. 五等爵位第三等:西周至春秋的爵位制度中,“伯”位列第三等(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),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“秦伯素服郊次”中的“秦伯”即秦国国君(爵位为伯)。

四、称谓与尊称:对他人的敬称

1. 对年长男子的尊称:古人对年长或有德行者,常以排行称之,如《诗经·小雅·正月》“载输尔载,将伯助予”(请您帮忙)中的“伯”即对年长者的尊称。

2. 女子对丈夫的称呼:《诗经·卫风·伯兮》“伯也执殳,为王前驱”中的“伯”即妻子对丈夫的称呼;古代“大伯子”也指丈夫的哥哥。

3. 对才能杰出者的尊称:如“诗伯”(擅长诗歌者)、“画伯”(擅长绘画者),《三国志·吴志·张纮传》“天下谓之文伯”中的“文伯”即指文才出众者。

五、其他义项:文化与通假

1. 古代祭名:祭祀马神的仪式,《诗经·小雅·吉日》“既伯既祷”中的“伯”即此义。

2. 通“陌”:田间东西向的小路,《史记·酷吏传》“置伯格长”(阡陌村落皆置长)中的“伯”通“陌”。

3. 通“霸”:称霸、统领,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“齐桓任战而伯天下”中的“伯”即“霸”(称霸天下)。

读音与特殊用法

bǎi:仅用于“大伯子”(丈夫的大哥),如宋陶岳《五代史补》“新妇参阿伯”中的“阿伯”即丈夫的哥哥。

bà:古同“霸”,仅用于“春秋五伯”等特定语境,如《荀子·成相》“五伯之霸也”中的“伯”即“霸”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