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间普遍认为,老人去世时辰与家族福运关联紧密,其中“清晨去世留三餐”的说法最为常见——若老人在清晨(未吃早饭前)过世,象征给子孙后代留下早、中、晚三顿饭;若在早饭后去世,则留两顿;晚饭时去世留一顿;深夜(尤其是后半夜)去世则被认为“不留寸米”,寓意后代可能面临贫穷或不孝。这种说法本质是古人对“福运延续”的朴素期待,希望通过“留饭”的象征安慰生者。
从科学角度看,后半夜(23点至凌晨5点)是人体生理机能更低迷的阶段: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,器官功能减弱,重症患者更易出现危险;且家属经过白天照顾后往往疲惫入睡,难以及时察觉病人异常,导致悲剧发生。
去世时辰吉凶的传统查询表(以日为单位)
民间流传的“去世时辰吉凶表”多以当日天干地支(日柱)为基础,标注每个时辰的吉凶属性。以下为部分常见日期的吉时(吉)与凶时(凶)对照(注:此类说法无科学依据,仅供参考):
甲子日:吉时为丑、寅、卯、子时;凶时为午时。
乙丑日:吉时为卯、巳、寅、申时;凶时为未时。
丙寅日:吉时为子、丑、辰、未时;凶时为申时。
丁卯日:吉时为寅、午、卯、未时;凶时为酉、辰时。
戊辰日:吉时为寅、巳、申时;凶时为戌、辰时。
其他相关说法
除日期外,民间还将去世时辰与逝者生辰八字、属相关联:如八字有水者宜在“阴时”(晚11点至次日5点)逝世,利于灵魂归位;属鼠者宜在子时(231点)、亥时(2123点)去世,因水旺利于归阴。但这些说法均属传统民俗,未被科学证实。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