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全国爱眼日文字

admin

2025年全国“爱眼日”主题及相关文字内容

2025年6月6日是第30个全国“爱眼日”,今年的主题为“关注普遍的眼健康”。这一主题强调眼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,贯穿全生命周期——从婴幼儿的视觉发育到老年人的眼底健康,每个阶段都需重视眼部保健,预防近视、白内障、眼底病、青光眼等重点眼病,守护“心灵的窗户”。

活动重点与核心口号

2025全国爱眼日文字

活动聚焦四大重点眼病:近视等屈光不正(尤其是儿童青少年近视)、白内障(老年人致盲首要原因)、眼底病(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)、青光眼(不可逆致盲眼病);两大重点人群:儿童青少年(视力发育关键期,需预防近视发生与发展)、老年人(眼部机能衰退,需早诊早治眼底病变)。

配套宣传口号紧扣主题,涵盖不同人群与眼病:

针对儿童青少年:“预防近视,从小抓起”“科学防控近视,守护‘睛’彩童年”“‘目’浴阳光,预防近视”;

针对老年人:“不惧白内障,‘睛’彩有保障”“眼底一张照,眼病早知道”“眼底如镜映全身,‘睛’彩世界任你行”;

面向全人群:“爱眼一小步,健康一大步”“科学护眼齐行动,全民共筑光明梦”“警惕青光眼,‘偷走’您的光明”。

关键护眼知识(文字版)

1.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

儿童青少年是近视防控的重点群体,需从习惯培养与环境营造两方面入手:

增加户外活动: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日间户外活动(如散步、跑步、球类运动),即使阴天也有助于预防近视;

控制近距离用眼:遵循“3个20”原则——近距离用眼20分钟后,抬头看6米外(约20英尺)物体20秒;读写时保持“一尺一拳一寸”(眼睛离书本约33厘米、胸口离桌沿一拳、握笔指尖离笔尖一寸);

减少电子产品使用:03岁幼儿禁用手机、电脑等视频产品;36岁幼儿尽量减少接触;学龄儿童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产品单次不超过15分钟,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;

定期检查视力:从3岁起每半年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做屈光检查,建立屈光发育档案,动态监测视力变化,早发现近视倾向并及时干预(如佩戴框架眼镜、角膜塑形镜等)。

2. 老年人眼底健康维护

老年人需警惕眼底病变(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、视网膜静脉阻塞),这些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(如视物模糊、视物变形、眼前黑影),但可能导致失明。

识别风险信号:若出现突发或渐进性视力下降、视物变形(直线变弯曲)、视野缺损(如走路撞门框)、固定黑影或闪光感,需立即就医;

定期眼底检查:50岁以上健康人群,以及患有糖尿病、高血压、高度近视的老年人,即使无明显症状,也应每半年至1年做一次眼底检查(通过眼底照相、OCT等技术);

控制慢性病:严格管理高血压、高血糖、高血脂(“三高”),遵医嘱服药,定期监测指标,减少眼底血管损伤风险。

3. 全人群通用护眼技巧

科学用眼: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(如连续看书、看电脑不超过1小时),注意光线适宜(阅读时使用台灯+顶灯,避免强光或昏暗环境);

合理膳食:多吃富含维生素A(胡萝卜、动物肝脏)、叶黄素(菠菜、蓝莓)、Omega3脂肪酸(深海鱼)的食物,少吃甜食(过多糖分会影响眼球壁韧性,增加近视风险);

眼部放松:长时间用眼后可做熨目法(搓热双手,敷在双眼上12分钟)、穴位按压(轻按睛明穴<内眦角上方>、太阳穴<眉梢与眼角延长线交汇处>,每个穴位510秒,重复3组)、瞬目训练(轻轻闭眼,眨眼10次,缓解眼干);

定期体检:无论儿童、成年人还是老年人,都应每年做一次全面眼部检查(包括视力、眼压、裂隙灯、眼底等),早发现眼部疾病(如白内障、青光眼),及时治疗。

通过以上文字内容,可全面了解2025年全国“爱眼日”的主题内涵、重点活动及实用护眼知识,助力全人群树立“早防早筛早治”的眼健康意识,共同守护清晰“视”界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