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分与立秋的区别介绍

admin

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,通常出现在每年公历8月7日至9日;秋分是第16个节气,时间在9月22日至24日之间。立秋早于秋分,是秋季的起始节气,秋分则是秋季过半的标志(从立秋到霜降共90天,秋分恰为其半)。

2. 太阳位置与昼夜变化

立秋时,太阳到达黄经135°,标志着天文意义上的秋季开始,但此时北半球昼夜时长仍有差异(白天略长于夜晚);秋分时,太阳直射赤道(黄经180°),全球昼夜平分(各12小时),此后北半球昼渐短、夜渐长。

秋分与立秋的区别介绍

3. 气候特征差异

立秋处于夏秋过渡阶段,虽标志着“暑去凉来”,但仍受“秋老虎”(三伏天末伏)影响,气温较高(尤其南方),降水逐渐减少但湿度仍大;秋分时气温显著下降,暑气完全消退,天气凉爽干燥,北方多地进入深秋(树叶变色、候鸟南迁),南方逐步入秋(秋高气爽),且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的现象更为明显。

4. 节气意义与文化内涵

立秋象征秋季开始,民间有“贴秋膘”(补偿夏季消耗,多吃肉类)、“啃秋”(吃西瓜、香瓜,寓意“咬住”秋天)等习俗,关注的是“过渡”的仪式感;秋分除昼夜平分外,还代表秋季过半,古代为“祭月节”(后调至中秋),现代设立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(庆祝农作物成熟),更强调“收获”的主题。

5. 农事活动区别

立秋时,庄稼处于成熟前期(如水稻孕穗、玉米抽雄),农事重点是“挂锄”(停止锄草)、准备秋收,有“立了秋,挂锄钩”“立秋种芝麻,老死不开花”(提示此时不宜再种芝麻)等谚语;秋分时,作物进入集中收获期(如水稻、大豆、棉花),同时也是播种冬小麦的关键时期(“秋分种麦正当时”),农事繁忙,有“秋分一半家,寒露满天下”“三春不如一秋忙”等说法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