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易玄老师 周易玄是真大师么

admin

周易玄,原名廖彬宇,1986年出生于贵州,自称“独立学者、战略思想者”。其早年经历充满“传奇色彩”:15岁用两个月写70余万字小说《眼神》(后失踪),中学因偏废学科被视为“疯子”,16岁后得易学名家指导,17岁受聘中华周易联合会副会长等职务,21世纪初被媒体誉为“中国当代之一国学少年”。

主要社会职务与头衔

周易玄的职务涵盖学术、文化与企业领域,主要包括:北京大学研究员、中国文化与战略文化研究所所长(注:该机构名称与北大官网“北京大学教育文化战略研究所”存在差异)、国际易学联合会执行秘书长、四观书院创办人等。他还自称受聘为清华大学、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或研究员,但这些任职的真实性与规范性存疑。

周易玄老师  周易玄是真大师么

学术成果与争议

周易玄的核心学术成果为《国学旨归》系列丛书(2013年出版,之一辑共7册,200余万字),分为《老子汇通》《干支哲学》《千古易人》三部。他自称“以《易经》为根,汇通百家”,提出“干支哲学”体系(涵盖人类社会学、生理学、心理学等四大板块),并试图用《易经》思想解读老子、《二十四史》中的易学学者等。其学术成果引发诸多质疑:有读者批评《国学旨归》存在“东抄西摘”“错字连篇”(如将“平舆人”翻译为“平兴人”、“召为郎”误译为“召他为郎”)、翻译抄袭《白话二十四史》等问题;知网等学术平台未收录其相关研究成果,其著作的原创性与学术价值受到广泛争议。

公众与媒体评价

对周易玄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:部分人士肯定其对国学的热情与传播努力,如学者王志纲称其“以二十来岁开始便以甘坐冷板凳的精神治学、著述让人感到了不起”;但也有不少人质疑其“国学大师”的称号,认为其著作缺乏原创性、学术规范不足,甚至将其归为“伪国学”或“成功学忽悠”范畴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