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易说的是什么 如何自学卜卦

admin

《周易》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传统经典,被誉为“群经之首”“大道之源”,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。其内容由《易经》(经文)与《易传》(传文)两部分组成:《易经》是核心文本,包含64卦的卦象、卦名、卦辞及384爻的爻辞,是占卜与哲学的原始载体;《易传》(又称“十翼”)是后人对《易经》的阐释,包括《彖传》《象传》《系辞传》等,将《易经》从单纯的卜筮手册升华为融合“象数”(符号与数字)与“义理”(哲学思想)的智慧体系。

《周易》的核心思想是“变易”(宇宙万物永恒变化)、“不易”(变化中存在不变的本质)、“简易”(复杂现象可简化为阴阳规律)。它通过“仰观天文、俯察地理”出阴阳二元的宇宙观,用八卦(乾、坤、震、巽、坎、离、艮、兑)象征自然现象(天、地、雷、风、水、火、山、泽),再通过八卦重叠形成64卦,囊括自然、社会、人生的各种情境。其本质并非宿命论,而是强调“趋吉避凶”的智慧——通过观察卦象、爻辞,洞察事物发展的趋势,从而做出合理选择。

二、自学卜卦的基本步骤

周易说的是什么  如何自学卜卦

自学卜卦需遵循“准备起卦解卦”的逻辑,以下是两种常见且易操作的 *** :

1. 卜卦法(简易版)

准备工作:

三枚相同(如1元);

安静环境(避免嘈杂);

纸笔(记录爻象);

专注心态(心诚则灵,避免嬉戏或不严肃)。

起卦步骤:

确定阴阳数值:正面(有面值的一面)代表“阳”(记为3),反面(有图案的一面)代表“阴”(记为2);

摇卦:双手合握,默念具体问题(如“我是否应该接受新工作?”),轻微晃动后抛洒在桌面;

记录爻象:将三枚的正反面对应的数值相加,得到6、7、8、9中的一个结果,对应爻的性质:

6(三反):老阴(变爻,记为▢6或⚋);

7(两反一正):少阳(静爻,阳爻,记为—7或⚊);

8(两正一反):少阴(静爻,阴爻,记为8或⚋);

9(三正):老阳(变爻,记为○9或⚊);

重复六次:从下往上依次画出六个爻(之一次为初爻,第六次为上爻),完成本卦(初始状态的卦象)。

2. 略筮法(传统版,无需)

准备工作:50根牙签或木棍(无损坏)。

起卦步骤:

留太极:取1根牙签放在一旁,象征“太极”(宇宙本源);

分蓍草:将剩余49根分成左右两堆(默念问题);

挂一:从右堆取1根,夹在左手小拇指与无名指之间;

揲四:将左右两堆以4根为一组计数,最后剩下的根数(13根)与“挂一”的1根合并,得到14之间的数;

确定下卦:将上述结果加“太极”的1根,总数除以8,余数对应先天八卦数(乾1、兑2、离3、震4、巽5、坎6、艮7、坤8),即为下卦;

重复步骤:再次分蓍草、挂一、揲四,总数除以8得到上卦;

确定变爻:将49根分成两部分,揲六(6根一组),余数对应先天八卦数,得到变爻(16之间的数,代表第几个爻变化)。

3. 解卦逻辑(通用框架)

无论用哪种 *** 起卦,解卦需遵循以下步骤:

本卦与变卦:本卦是初始状态的卦象,代表事情的“现在”;若有变爻(老阴/老阳),将变爻阴阳互变(阴变阳、阳变阴),得到变卦,代表事情的“未来”。

变爻数量判断:

无变爻:直接解读本卦的卦辞(如乾卦“元亨利贞”);

1个变爻:看本卦中该变爻的爻辞(如乾卦初爻“潜龙勿用”);

2个变爻:看本卦两个变爻的爻辞,以位置更高者(靠近上爻)为主;

3个及以上变爻:看本卦与变卦的卦辞,综合判断;

特殊情况:全变爻(如乾卦全老阳),看“用九”(乾卦的特殊爻辞“见群龙无首,吉”)。

心法提示:曾仕强教授强调,“占卜是参考,不是定数”。卦象是当前形势的模拟,需结合自身现实情况(如性格、环境、资源),启动直觉与良知,做出无愧于心的选择。

注意事项:

卜卦仅为辅助工具,不可过度依赖;

问题需具体、明确(避免模糊表述);

解卦时需结合《易经》的“象数理”(符号、数字、道理),而非望文生义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