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光片羽释义 吉光片羽的误用

admin

“吉光片羽”(jí guāng piàn yǔ)是汉语经典成语,其核心意象源于古代神话与历史传说。其中,“吉光”指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兽(一说为神马,或兼有白色身躯、红色鬃毛的特征),传说其皮毛制成的“吉光裘”具有“入水不濡、入火不焦”的神奇特性,被视为祥瑞之物;“片羽”则指神兽身上的一片羽毛,因神兽稀有,其毛发碎片更显珍贵。

该成语的本义是神兽吉光身上的一片羽毛,后逐渐演变为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或艺术珍品,强调其“稀有性”“历史价值”与“不可再生性”。例如,博物馆中残缺的青铜器、褪色的古画残片、古人诗文的零散手稿等,均可称为“吉光片羽”,它们虽不完整,却承载着文明传承的重要印记。

二、“吉光片羽”的常见误用类型及示例

吉光片羽释义  吉光片羽的误用

在实际使用中,“吉光片羽”常因“望文生义”或“对象错位”导致误用,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类:

1. 误将“具体文物”扩展为“抽象事物”

成语的本义聚焦于“可视可感的具体珍贵物品”(如文物、古籍、艺术品),但部分使用者将其误用于修饰“抽象的思想、细节或哲思”,违背了“吉光片羽”的“物质性”核心。

误用示例:

(1)“某些伟大的短篇总会出现吉光片羽的曼妙细节,或通过情境,或借用物件,我一律将它视为开悟时刻……”(将“吉光片羽”用于修饰“小说中的细节”,细节属于抽象内容,并非具体文物);

(2)“在研究 *** 上,深入挖掘古人艺术哲思的吉光片羽。中国古人的美学和艺术思想多以短篇、散论甚至只言片语形式留存……”(将“吉光片羽”用于修饰“艺术哲思”,哲思是抽象概念,并非具体遗留物)。

2. 混淆“物”与“人/抽象概念”的适用范围

“吉光片羽”的适用对象仅为“具体的珍贵物品”,而“凤毛麟角”等近义成语可兼用于“人”或“物”(如“凤毛麟角的人才”)。部分使用者误将“吉光片羽”用于形容“杰出人物”或“抽象稀有事物”,导致对象错位。

误用示例:

“他是书法界的吉光片羽”(“吉光片羽”不能形容人,应改为“凤毛麟角”)。

三、正确使用的判断要点

要避免误用“吉光片羽”,需把握两个核心:

对象具体性:所修饰的内容必须是“看得见、摸得着的珍贵物品”(如文物、古籍、艺术品);

语义匹配性:需强调该物品的“稀有性”与“历史价值”(如“残缺的敦煌遗书是佛教文化的吉光片羽”“宋代汝窑瓷片是千年窑火的吉光片羽”)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