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水节气的特点和风俗

admin

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,通常于每年公历2月1820日交节,太阳到达黄经330度。其名称源于气温回升、冰雪融化、降水增多的气候特征,标志着冬季干冷天气向春季湿润气候过渡,是农耕文化中“靠天吃饭”的重要节点,民间素有“春雨贵如油”之说,适宜的降水对越冬作物返青或生长至关重要。

从气象变化看,雨水时节北半球日照时数与强度逐日增加,气温逐步回升至0℃以上(南方多地平均气温可达10℃以上),但北方部分地区仍残留冬季寒意,天气变化无常,“乍暖还寒”“倒春寒”现象频发,需警惕气温骤降对农作物的影响。

物候方面,古人将雨水分为三候:“一候獭祭鱼”,水獭开始活跃,将捕获的鱼排列在岸边,如同祭祀;“二候鸿雁来”,大雁从南方越冬地飞回北方繁殖地;“三候草木萌动”,在春雨滋润下,草木抽出嫩芽,大地逐渐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。雨水时节还有“二十四番花信风”,一候油菜花、二候杏花、三候李花,其中“杏花春雨江南”是古代文人笔下经典的春景意象。

雨水节气的特点和风俗

雨水节气的风俗

雨水节气的风俗多围绕祈福、感恩与祈求顺利展开,充满人情味。回娘屋是川西一带的传统习俗,出嫁的女儿会携带礼物(如罐罐肉、椅子)回娘家拜望父母,生育过孩子的妇女还会带上“罐罐肉”感谢父母养育之恩;久不怀孕的妇女,母亲会为其缝制红裤子贴身穿着,寓意早日得子。

接寿是女婿向岳父岳母表达敬意的习俗,送节礼品多为“罐罐肉”(用沙锅炖猪脚、雪山大豆、海带,用红纸红绳封口),象征对岳父母“寿缘”长久、长命百岁的祝福;新婚女婿还会送上缠有红带的藤椅,岳父母则回赠雨伞,寓意女婿出门奔波时遮风挡雨、人生旅途顺利。

拉保保(又称“撞拜寄”)流行于四川地区,意为给孩子认干爹干妈。旧时人们担心孩子不好养活,会在雨水节当天带孩子到人群中寻找干亲,取“雨露滋润易生长”之意,寄托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期盼,如今部分地区仍保留这一习俗。

占稻色是华南地区农耕文化的体现,通过爆炒糯谷米花占卜当年稻谷收成。爆出的米花越多、越大,寓意收成越好,反映了农民对“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”的期盼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