摩羯座是黄道十二星座之一,因主要由34等暗弱恒星构成,被称为“第二暗弱的黄道星座”(最暗为巨蟹座)。其核心恒星多集中在“海山羊”形象的头部与躯干区域,以下为主要成员:
1. 摩羯座δ(垒壁阵四)
拜耳命名法:摩羯座δ
中国星官:垒壁阵四
视星等:2.85等(摩羯座最亮星)
特点:虽为摩羯座α星,但并非最亮,呈淡黄色,属于大陵五型变星(亮度周期性变化)。作为摩羯座的标志性恒星,它是冬季南天夜空中较易识别的暗星之一。
2. 摩羯座β1(牛宿一)
拜耳命名法:摩羯座β1
中国星官:牛宿一
视星等:3.05等(摩羯座第二亮星)
特点:摩羯座β系统的主星,呈亮黄色,与伴星β2(6.09等)组成物理双星(间距约207角秒)。系统内还有第三颗9等伴星,位于β1东南方3.8角分处。
3. 摩羯座α2(牛宿二)
拜耳命名法:摩羯座α2
中国星官:牛宿二
视星等:3.58等(摩羯座第三亮星)
特点:光学双星(两颗子星无物理联系),子星分别为3.5等(间距45角秒)和11等(间距6.7角秒)。用双筒望远镜可清晰分辨,是摩羯座头部区域的关键标识。
4. 摩羯座γ(垒壁阵三)
拜耳命名法:摩羯座γ
中国星官:垒壁阵三
视星等:3.69等(摩羯座第四亮星)
特点:猎犬座α2型变星(亮度缓慢变化),位于摩羯座头部东侧,与α、β星共同构成摩羯座的“头部三角”。
5. 摩羯座ζ(燕)
拜耳命名法:摩羯座ζ
中国星官:燕
视星等:3.77等(摩羯座第五亮星)
特点:位于摩羯座躯干上部,呈蓝白色,是连接头部与躯干的重要恒星之一。
6. 摩羯座ε(垒壁阵二)
拜耳命名法:摩羯座ε
中国星官:垒壁阵二
特点:三星系统(三颗子星相互绕转),属于仙后座γ型变星(亮度因星体遮挡周期性变化),位于摩羯座头部南侧。
以上恒星共同构成了摩羯座的主体轮廓,其中垒壁阵四(δ)是最易识别的标志,而β1、α2、γ、ζ等星则辅助勾勒出“海山羊”的头部与躯干形状。由于摩羯座恒星亮度较低,需在天气晴好、光污染弱的南天夜空中才能清晰观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