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州立夏的风俗有哪些

admin

苏州立夏的民俗以“迎夏”“祈福”“尝新”为核心,融合了饮食、游戏与社交元素,以下是更具代表性的习俗:

1. 尝三鲜:舌尖上的立夏盛宴

苏州人立夏必“尝三鲜”,分为地三鲜(蚕豆、蒜苗、苋菜)、树三鲜(香椿、青梅、樱桃)、水三鲜(鲥鱼、刀鱼、河豚)。其中,“立夏见三新”(新熟的樱桃、青梅、麦子)是传统祭祖仪式,先以“三新”供神享先,再自家品尝,寓意迎接夏季的丰收。这些时令食材多为苏州本地所产,如樱桃“小核味偏饶”、青梅“清酸称绝”、鲥鱼“鱼汤隽永”,充分体现了吴地“不时不食”的饮食文化。

苏州立夏的风俗有哪些

2. 称体重:祈求夏日安康

立夏称体重是苏州延续已久的习俗,无论男女老少都要站在秤上称一称。民间说法是:小孩称了“勾勾牵”(不易夭折、长得快),大人称了“称心”(吊胃口、不疰夏)。这一习俗源于三国时期的传说——孙权为探孙尚香在东吴的生活状况,诸葛亮建议以称体重的方式委婉传达,后来逐渐演变为立夏的传统,寄托了人们对健康的期盼。

3. 挂蛋与斗蛋:童趣里的祈福

立夏当天,大人会用彩色丝线编织网袋,内装煮熟的咸鸭蛋(或鸡蛋),挂在孩子胸前,寓意“压邪”或“避免疰夏”(夏季疲劳、消瘦的症状)。孩子们则会带着蛋相互“斗蛋”:蛋头对蛋头、蛋尾对蛋尾,蛋壳坚而不碎者为赢,充满欢声笑语。这一习俗不仅增添了童趣,也承载了长辈对孩子健康成长的祝愿。

4. 饯春筵:送春迎夏的仪式

苏州人有“饯春筵”的习俗,立夏日中午摆设午宴,必有面筋、酒酿、咸鸭蛋、酱猪肉、金花菜等菜肴。这些食物被认为有“不疰夏”的功效,同时也有“送春”之意,标志着春天的结束、夏天的开始。宴席上,家人团聚,共享时鲜,传递着对夏日的期待。

5. 七家茶:邻里共享的温情

“七家茶”是苏州立夏的特色茶饮,以雨前茶搭配桃片、麦片、蚕豆、青梅、枣子等七样吃食(从左邻右舍乞讨而来)烹煮而成。做好后不仅给自家孩子喝,还要馈送给乡邻,寓意“喝了可不疰夏”。这一习俗体现了苏州邻里之间的互助与分享,是吴地“和”文化的生动体现。

6. 编蛋网:指尖上的传统技艺

立夏编蛋网是老苏州的传统手工活,通常由长辈用旧绒线编结成小网袋,网洞尽量小(避免蛋掉出),既美观又能固定蛋。这一习俗不仅锻炼了手工技能,更承载了长辈对孩子的关爱,成为许多苏州人童年的回忆。

这些习俗贯穿了苏州立夏的“食”“玩”“礼”,既有对自然的敬畏,也有对生活的热爱,成为吴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