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时间起卦的 *** 六爻时间起卦 *** 详解

admin

时间起卦法是六爻预测中常用的便捷 *** ,以“时间对应数字→数字对应卦象”的逻辑为核心。通过将年、月、日、时转换为先天八卦数(乾1、兑2、离3、震4、巽5、坎6、艮7、坤8),依次计算上卦、下卦,再通过总和分析动爻,最终得到本卦(初始卦象)与变卦(动爻变化后的卦象),从而解读事物的发展趋势。

二、具体步骤

1. 准备工作:将时间转换为对应数字

以时间起卦的方法 六爻时间起卦方法详解

需以农历(夏历)为基准,将年、月、日、时转化为先天八卦数:

年数:取当年年支的地支序数(如甲午年,地支“午”对应7;乙卯年,地支“卯”对应4);

月数:取农历月份的固定序数(正月1、二月2、……、十二月12,无论闰月均按农历月份计算);

日数:取农历日期的直接数值(如初一1、初二2、……、三十30);

时数:取当日时辰的地支序数(子时1、丑时2、……、亥时12,夜子时仍按当日日数计算,不额外调整)。

2. 计算上卦:年+月+日的总和取余

将年数、月数、日数三者相加,用总和除以8,取余数对应先天八卦数(余数1=乾、余数2=兑、……、余数8=坤)。若余数为0,则取8(坤卦)。

示例:农历壬寅年二月廿九日午时,年数3(寅)、月数2(二月)、日数29,总和=3+2+29=34,34÷8=4余2,上卦为兑(2)。

3. 计算下卦:年+月+日+时的总和取余

在“年+月+日”的基础上,加上时数,用总和除以8,取余数对应先天八卦数(余数0=8)。

示例:上述例子中,时数7(午),总和=3+2+29+7=41,41÷8=5余1,下卦为乾(1)。

4. 确定本卦与变卦

本卦:由上卦(兑)与下卦(乾)组合而成,即“泽天夬”(兑卦在上、乾卦在下);

动爻:将“年+月+日+时”的总和除以6,取余数对应爻位(余数1=初爻、余数2=二爻、……、余数6=六爻)。若余数为0,则取6(六爻)。动爻所在的经卦为用卦(参与变化的卦),另一经卦为体卦(主体卦)。

示例:上述例子中,总和41÷6=6余5,动爻为五爻。“泽天夬”卦的五爻为动爻,变卦为“雷天大壮”(乾卦不变,兑卦变为震卦)。

三、关键注意事项

1. 农历与节令优先:

时间起卦以农历日期为准,但断卦时需以夏历节令(如立春、惊蛰等)划分年月。例如,若农历十一月初八处于大雪节气前(未到立冬),则月数仍取11(十一月),但断卦时需以亥月(十月)为准。

2. 时间节点规则:

日数交接以零时为准:若在夜子时(23:0001:00)起卦,日数取当日(而非次日)的数值;

月数交接以节气为准:如农历十一月初十处于大雪节气前,月数仍取11(十一月),断卦时需以亥月(十月)为准。

3. 特殊情况处理:

闰月:按农历当月月份计算月数(如闰二月仍取2);

公历转农历:需提前通过万年历查询对应农历日期,避免直接使用公历数值。

四、示例演示

以“农历壬寅年二月廿九日午时”为例,完整步骤如下:

年数:寅(3);

月数:二月(2);

日数:廿九(29);

时数:午(7);

上卦:(3+2+29)÷8=4余2→兑卦(2);

下卦:(3+2+29+7)÷8=5余1→乾卦(1);

动爻:(3+2+29+7)÷6=6余5→五爻动;

本卦:泽天夬(兑上乾下);

变卦:雷天大壮(乾卦不变,兑变震)。

通过以上步骤,即可完成六爻时间起卦,后续结合卦象、体用关系(如体克用吉、用克体凶)及爻辞解读,即可对所问之事进行分析。需注意的是,时间起卦虽便捷,但需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,不可机械套用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