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历正月初九的风俗是什么 是什么节日

admin

农历正月初九是中国传统农历节日,主要有以下俗称:天公生(闽南、台湾等地常用,强调“玉皇大帝诞辰”)、玉皇会(道教及民间对玉皇大帝诞辰庆典的统称)、天诞节(突出“玉皇大帝诞生”主题)、上九日(因“九”为阳数之极,象征“天”的至高无上)。这些称呼均围绕“玉皇大帝”这一核心,体现了民间对其“三界主宰”的敬畏。

农历正月初九的核心风俗

1. 拜天公(祭玉皇大帝)

农历正月初九的风俗是什么 是什么节日

这是正月初九最隆重的仪式,旨在祈求玉皇大帝赐福、祛邪避灾。仪式通常从午夜零时持续至凌晨四时,流程严谨:

祭坛准备:家庭多在正厅设“顶桌”(用八仙桌叠高,铺吉祥桌围),摆放五果(柑、橘、苹果、香蕉、甘蔗,象征吉祥丰收)、六斋(金针、木耳、香菇、菜心、豌豆、豆腐,代表素净);“下桌”则供五牲(鸡、鸭、鱼、猪肉、猪肚,部分地方用全猪或全羊还愿)、甜料(生仁、米枣、糕仔,寓意甜蜜美满)、红龟粿(龟形红染粿,象征长寿健康)。

斋戒与禁忌:祭拜前全家需斋戒沐浴(避免荤腥、污秽),初九当天禁止晒衣服(尤其是女裤、内衣,怕亵渎天公)、倒垃圾(防止秽气冲撞神灵)。

行礼流程:全家按尊卑顺序上香(至少三柱),行三跪九叩大礼,焚烧“天公金”(印有玉皇大帝名号的纸钱),部分信徒会请道士诵经、唱戏娱神。

2. 安太岁

针对当年生肖冲犯太岁的人(如2025年兔年,冲犯太岁的属相为鼠、龙),需到庙中或家中供奉太岁星君,方式包括:

到庙中填写姓名、年岁,添香油钱,委托庙方全年供奉;

在家中用米筒围红纸作“太岁炉”,写“太岁星君到此”,每日供奉(如上香、换清水)。

目的是祈求太岁星君化解流年不利,保佑平安顺遂。

3. 社火与庙会

部分地区会举办热闹的社火表演(如舞龙、舞狮、高跷、秧歌),以及逛庙会(如四川达州元九登高节,民众登高祈福;福建闽越王无诸诞辰活动,融合地方文化)。这些活动不仅增添节日氛围,也是民众交流、祈福的重要方式。

4. 饮食习俗

饮酒:“九”与“酒”谐音,民间认为初九离不开酒,需备丰盛酒宴,寓意“长久安康”“天公赐福”;

特色供品:闽南地区有用甘蔗拜天公的习俗(纪念先人避难经历);北方部分地区有吃饺子的传统(象征团圆、吉祥)。

5. 俗信禁忌

“上九办事”:民间认为初九办事易得天公庇佑,事半功倍(如解决难题、签订合同),这一俗信至今仍影响着部分人的决策;

其他禁忌:忌挑肥粪(避免污秽)、忌说脏话(防止冒犯天公),部分地区还忌讳小孩在露天小便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