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暑(7月上旬至中旬)是夏季第五个节气,气候特点为“高温多雨、雨热同期”,全国大部分地区夏秋作物进入生长旺盛期,同时也是秋播作物的关键播种节点。此时种植需结合“抗旱、防涝、防虫、促生长”的核心要求,以下是具体适合的农作物及管理要点:
一、粮食作物:以“促生长、保产量”为核心
1. 水稻
早稻:处于灌浆后期,早熟品种需在大暑前成熟收获。田间管理重点是保持干干湿湿(避免断水过早),防止高温逼熟影响千粒重;遇35℃以上高温时,可傍晚灌“跑马水”降温。
中稻:进入孕穗期(决定穗粒数的关键期),需追施穗肥(每亩施尿素810斤+氯化钾58斤),促进穗大粒多;同时加强病虫害防治(如稻纵卷叶螟、螟虫),避免因病虫害导致减产。
晚稻:单季晚稻处于分蘖期,需及早施分蘖肥(每亩施尿素1015斤),促进有效分蘖;双晚秧苗要做好病虫防治(如稻瘟病、纹枯病),栽秧前57天施足“送嫁肥”(每亩施尿素58斤),提高秧苗抗逆性。
2. 玉米
夏玉米(华北、黄淮地区):处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期(需水量更大),需保持田间土壤湿润(避免干旱),遇伏旱时及时灌溉;同时追施攻穗肥(每亩施尿素1520斤),促进穗分化。
秋玉米(华南、西南地区):小暑前后可播种,需选择耐热、抗倒伏品种(如“郑单958”“先玉335”),播种后及时浇水,确保出苗整齐。
3. 绿豆
民谚“大暑前小暑后,庄家老头种绿豆”,小暑是绿豆的更佳播种期(7月上旬为下限)。绿豆耐高温、耐旱,适合种植在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,播种后需覆盖薄土(23厘米),避免土壤板结;生长期注意防治蚜虫(可用10%吡虫啉15克/亩喷雾)。
二、经济作物:以“保花保果、提升品质”为重点
1. 棉花
处于花铃期(需肥、水最多的时期),需施花铃肥(每亩施尿素1520斤+ *** 钾1015斤),同时及时整枝(打顶尖、去老叶),改善通风透光条件,减少蕾铃脱落;遇暴雨后及时排水,防止渍涝(渍涝会导致烂根、落花落铃)。
2. 果树
柑桔:处于果实膨大期和秋梢萌发期,需加强肥水管理(每亩施复合肥2030斤+硼锌微肥12斤),促进果实膨大和秋梢生长;同时防治锈壁虱(可用1.8%阿维菌素2000倍液喷雾)、潜叶蛾(可用25%灭幼脲3号1500倍液喷雾),避免叶片受损影响光合作用。
葡萄:转入果实成熟期,需加强水分管理(避免干旱缺水,否则会导致果实皱缩),防治炭疽病(可用50%多菌灵800倍液喷雾)、白腐病(可用50%福美双600倍液喷雾);及时摘除病果、烂果,保持园内清洁。
三、蔬菜作物:以“抢播抢种、防病虫害”为关键
1. 秋黄瓜
小暑前后可播种育苗(7月中旬定植),需选择耐热品种(如“津优35”“中农16”),播种前用55℃温水浸种15分钟(消毒),苗期注意遮阴(避免强光直射),定植后及时浇水(保持土壤湿润),生长期防治霜霉病(可用72%杜邦克露600倍液喷雾)、蚜虫(可用10%吡虫啉15克/亩喷雾)。
2. 秋甘蓝、秋花椰菜
7月上中旬播种育苗,需选择抗病品种(如“中甘21”“科丰1号”),苗期注意间苗(保持株距35厘米),避免拥挤徒长;定植前施足基肥(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5000斤+复合肥50斤),定植后及时浇水,缓苗后追施提苗肥(每亩施尿素1015斤)。
3. 半夏黄瓜
7月中旬定植(小暑前后育苗),需选择耐热、抗病的品种(如“唐山秋瓜”“北京刺瓜”),定植后覆盖遮阳网(遮光率50%),避免强光高温伤害;生长期及时摘除侧蔓(保留主蔓结瓜),提高产量。
小暑时节的农事管理需结合“雨热同期”的特点,重点做好防洪排涝(针对南方伏旱、北方暴雨)、防高温热害(如水稻灌“跑马水”、玉米遮阴)、病虫害防治(如蚜虫、螟虫、霜霉病),同时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合理施肥(如穗肥、花铃肥),确保作物健康生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