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支是十二地支与十二时辰的固定对应关系,以北京时间(东经120°)为基准,每个时辰对应2小时,具体对应规则如下:
子时:23:00–00:59(对应地支“子”);
丑时:01:00–02:59(对应地支“丑”);
寅时:03:00–04:59(对应地支“寅”);
卯时:05:00–06:59(对应地支“卯”);
辰时:07:00–08:59(对应地支“辰”);
巳时:09:00–10:59(对应地支“巳”);
午时:11:00–12:59(对应地支“午”);
未时:13:00–14:59(对应地支“未”);
申时:15:00–16:59(对应地支“申”);
酉时:17:00–18:59(对应地支“酉”);
戌时:19:00–20:59(对应地支“戌”);
亥时:21:00–22:59(对应地支“亥”)。
需注意真太阳时调整:若出生地不在东经120°经线上,需将北京时间转换为当地真太阳时(公式:真太阳时=北京时间−(120°−当地经度)×4分钟)。例如,成都(东经104°),北京时间19:10的真太阳时为19:10−(120−104)×4=18:06,仍属于酉时。
二、时干的确定 ***
时干是根据当日日干(即当日干支的天干)推导而来,遵循“日上起时法”,核心歌诀如下:
甲己还加甲:若当日日干为“甲”或“己”,子时(23:00–00:59)的时干为“甲”;
乙庚作初丙:若当日日干为“乙”或“庚”,子时的时干为“丙”;
丙辛从戊起:若当日日干为“丙”或“辛”,子时的时干为“戊”;
丁壬庚子居:若当日日干为“丁”或“壬”,子时的时干为“庚”;
戊癸何方发,壬子是真途:若当日日干为“戊”或“癸”,子时的时干为“壬”。
推导时干时,需从子时的时干开始,按“甲→乙→丙→丁→戊→己→庚→辛→壬→癸”的顺序循环,每增加一个时辰,时干向后移动一位(如子时为甲,丑时为乙,寅时为丙,依此类推)。
示例:
1. 若当日日干为“丙”(如2025年3月28日,日干为丙),根据歌诀“丙辛从戊起”,子时(23:00–00:59)的时干为“戊”;
2. 若当日日干为“戊”(如2023年5月12日,日干为戊),根据歌诀“戊癸何方发,壬子是真途”,子时的时干为“壬”。
三、注意事项
1. 子时的分段:子时分为“晨子”(00:00–00:59)和“夜子”(23:00–23:59),其中“夜子”仍属于当天,时干需按当天日干推导;“晨子”属于次日,时干需按次日日干推导(如23:30的时干与次日00:30相同,均为当天日干推导的下一个时干)。
2. 日干的获取:若需先确定日干,可通过“年数+月数+日期”的公式计算(如2025年3月28日,年数=2025%60=45,月数=3月=3,日期=28,总和=45+3+28=76,76%60=16,对应干支“丙子”,日干为“丙”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