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依族传统节庆融合了农耕文化、祖先崇拜、爱情祈愿与民族融合等元素,形式多样、内涵丰富,既是民族文化的载体,也是各族群众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。其节庆多以农历计,涵盖年节、祭祀、生产、文娱等多个类别,其中更具代表性的有春节、三月三、六月六、四月八、二月二等。
一、春节(过大年)
春节是布依族一年中最隆重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,融合了辞旧迎新、祭祀祖先与阖家团聚的意义。节前,家家户户会进行“扫尘”(打扫房屋)、备办年货(杀猪、腌腊肉、酿甜酒、做血豆腐)、打糍粑等准备工作。除夕当天,要在门楣、窗户、猪圈等处贴春联、门神,傍晚时分,家长会在家神前的祖宗神位点烛上香,邀请祖宗回家过年,随后全家人围坐吃团圆饭(菜品多有“年年有余”的鱼、“办事有头有尾”的猪头猪尾巴)。年夜饭有的家庭会围着火塘吃火锅,寓意“清清白白”;有的姓氏会点长香守夜,直至鸡叫头遍。初一清晨,青年男女会到河边或井边挑“金水银水”(寓意新的一年生活富足),之后寨中会开展舞龙灯、舞狮子等文艺活动,走村串寨闹新春。正月十五闹元宵,部分姓氏会过十二、十三或十四,供奉祖先后结束春节。
二、三月三
三月三是布依族祭祀性与文娱性兼具的传统节日,主要活动包括“扫寨”(用草人象征邪祟,沿寨挨家挨户念咒除邪,然后将草人焚烧)、“祭山神/社神”(祈求村寨平安、五谷丰登),部分地区如望谟已发展为“歌节”,开展对歌、文艺表演等活动。家家户户会做五色花糯米饭(用天然植物汁液染成红、黄、蓝、紫、白等颜色),招待亲戚朋友,有的地区还会祭祖或上山上坟。如今,三月三已成为布依族的文化符号,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。
三、六月六
六月六是布依族更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,有“小年”之称,部分地区因农事推迟至十六或二十六。节日期间,各村寨会杀猪、宰牛、宰鸡, *** 粽粑、糍粑等祭品,祭祀“ *** ”(传说中的布依族祖先,教会先民种植水稻)、“五谷神”(祈求庄稼免受蝗虫侵害)、“山神”(保佑村寨平安),有的地方还会扫寨赶“鬼”(由德高望重的老人率领,清除邪祟)。青年男女会身着民族服装,到寨外山坡上“躲山”(娱乐、社交),开展丢花包(男女互掷花包,若小伙子的花包落在姑娘身边且未过肩,姑娘需送礼物,如项圈、戒指,作为爱情信物)、对歌等活动。家家户户会用白纸做三角形小旗,沾鸡血或猪血插在庄稼地里,传说可防止“天马”(蝗虫)吃庄稼。2006年,黔西南州将六月六定为地 *** 定节日,全州放假一天。
四、四月八(牛王节/开秧门)
四月八是布依族生产性与祭祀性结合的节日,又称“牛王节”或“开秧门”。节日期间,家家户户会做五色糯米饭,祭祖并祭“牛王”(感谢耕牛一年的辛劳)。对耕牛特别爱护:让耕牛休息一天,用苦竹笋加各色米面舂成苦竹笋粑喂牛(寓意牛吃了后有力气干活),用枫叶泡水给牛洗澡、擦眼睛(除疾祛病)。部分地区还会举行“开秧门”仪式(由寨老或德高望重的人带头插秧),祈求当年庄稼丰收。
五、二月二(铜鼓节/祭社神)
二月二是布依族祭祀土地神与传统习俗结合的节日,部分地区又称“铜鼓节”。节日期间,要杀鸡敬祖,吃五色花糯米饭,有的地区会举行铜鼓祭祀活动(铜鼓是布依族的重要文化符号,象征权力与吉祥)。还有祭社神(祈求社神保佑全寨安宁)的习俗,体现了布依族对土地的敬畏。
六、毛杉树歌会
毛杉树歌会是布依族传统文娱性节日,每年农历三月初之一个巳日(蛇日)举行,地点在安龙县德卧镇毛杉树(一个小土丘)。节日期间,黔西南州及周边广西、云南等地的布依族、壮族青年男女会云集此处,开展对歌、赛歌活动(白天歌声如海,夜晚对歌声如潮),同时还有商贸交流等活动。相传是为纪念反抗清朝统治的布依族起义领袖,如今已成为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。
七、查白歌节
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纪念性文娱节日,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一至二十三在兴义市顶效镇查白场举行,纪念古时为民除害、抗暴殉情的青年男女查郎、白妹。节日期间,活动内容丰富:对歌、赛歌(男女青年以歌传情)、认亲访友、吃汤锅(布依族传统美食,用大锅煮肉、菜)、赶表(浪哨,青年男女谈情说爱)和祭山(祭祀查郎、白妹)。如今,查白歌节已成为布依族的文化品牌,2006年列入之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