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晗”是汉语二级常用字(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),读音为hán(与“含”同音)。字形为左右结构,部首为“日”,总笔画11画,楷书由“日”与“含”组合而成,左侧“日”象征太阳,右侧“含”表意“包含、含着”,整体构意模拟太阳被天地“衔含”的状态。
二、“晗”字的本义与字源
“晗”的核心本义是天色即将明亮的时候(即黎明、拂晓时分)。这一含义贯穿古今文献:
北宋《集韵》明确记载“晗,欲明也”;
《玉篇》(我国现存最早的字典之一)进一步解释为“天将明”;
清代《康熙字典》将其收录于“辰集日部”,确认其“天将明”的本义。
从字形演变看,“晗”通过“日+含”的组合,形象传递了太阳从地平线缓缓升起、天地由暗转亮的临界状态。
三、“晗”字的引申义与象征意义
基于“天将明”的本义,“晗”逐渐衍生出丰富的象征意义:
1. 希望与新生:黎明是一天的开始,象征着黑暗结束、光明即将到来,因此“晗”常被用来比喻“新的起点”“希望的萌芽”;
2. 光明与温暖:晨曦的光线柔和而充满力量,“晗”也代表光明、温暖,寓意驱散阴霾、带来正能量;
3. 朝气与活力:黎明时分万物复苏,“晗”象征着蓬勃的生命力、积极向上的状态。
四、“晗”字的现代用法与寓意
在现代汉语中,“晗”的主要用法是人名(男女均可用,但女性占比略高)。父母给孩子取名用“晗”,往往是寄予以下美好期待:
迎接光明:希望孩子如黎明般充满希望,未来道路光明;
积极向上:寓意孩子拥有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,勇于面对生活的挑战;
温婉内敛:部分情况下,“晗”的“含”义也可引申为“含蓄、沉稳”,希望孩子性格温和、不张扬。
补充说明:“晗”在古代文献中较少作为单音节词使用,更多是作为构词成分(如“晗光”指黎明的光线),但在现代汉语中,其独立含义逐渐弱化,更侧重于象征意义的传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