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结婚习俗知多少?

admin

湖北婚俗承袭先秦“六礼”(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、亲迎)古制,经千年演变形成鲜明地域特色,融合了、哭嫁、闹婚等传统元素,以下为主要内容:

一、核心传统礼仪:从“六礼”到“”的传承

湖北婚俗保留“六礼”框架,同时融入独特仪式:

湖北结婚习俗知多少?

过大礼:订亲最隆重的环节,男家择吉日向女家送礼金、礼饼(嫁女饼,现多为8个,象征心意)、四到八式海味(如发菜,寓意“发财”)、三牲(鸡/鹅、猪肉,取“有腥气”谐音“有声气”)、鱼(象征“年年有余”)、椰子(两对,寓意“有爷有子”)、酒、鞋、四京果(荔枝干、龙眼干等)、生果(生生猛猛)、茶叶芝麻(“油麻茶礼”,喻女子坚贞)、槟榔等;女家回礼则有莲藕、芋头、石榴(各一对,象征多子)、扁柏(寓意“百子千孙”)、大甘蔗(“甜甜蜜蜜”)、西装/长裤(“长命富贵”)等。

上头仪式:婚礼前夕,男女双方由“好命佬”(男性长辈)、“好命婆”(女性长辈)主持,择吉时进行。新人需穿全新睡衣、内衣裤,准备好“龙头镜、蛟剪尺”(象征光明继后),梳头时“好命佬/婆”会念吉利话:“一梳梳到尾,二梳梳到白发齐眉,三梳梳到儿孙满地,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”,最后系扁柏、红绳,高呼“高升”方可起立,象征新人正式步入“成人”阶段。

二、地域特色习俗:荆楚大地的独特风情

1. 加冠礼与“陪十兄弟”“陪十姊妹”

荆楚婚俗独有“加冠礼”与婚礼合二为一的传统。如松滋县一带,婚礼前一日设“陪十弟兄”宴,邀亲友家9名少男(合子为10),由舅爷主持“贺号”(命字),象征男子成人;女家则有“陪十姊妹”仪式,新娘邀请9名姐妹,通宵达旦对唱“十姊妹歌”,内容包括“恋亲恩”“伤别离”“骂媒人”等,既是情感宣泄,也是才艺展示。

2. 哭嫁:土家族的“喜哭”传统

湖北土家族(如恩施、来凤、鹤峰)保留浓厚的哭嫁习俗。“哭嫁歌”分为“娘哭女”“女哭娘”“哭祖宗”“哭媒人”等类别,内容多为诉说父母养育之恩、兄弟姐妹情谊及对未来的担忧。哭嫁有“套路”但也需即兴发挥,被视为“喜哭”——“不哭不发”,认为哭得越动情,新娘婚后越幸福。哭嫁歌已成为土家族独特的艺术形式,有《娘劝女儿》《十月怀胎》等经典曲目。

三、热闹环节:闹婚与“三天无大小”

湖北婚俗以“闹”为特色,核心是“新人不闹不发,越闹越发”:

闹洞房:新婚当晚,亲友会对新人进行各种“为难”,如让新郎仅穿短裤在路边围殴、穿奇特道具游街、往身上扔泥巴/牛粪等,目的是“让新郎明白娶妻不易,倍加珍惜”。部分地区还有“压床”习俗:新人进新房后,让未婚童子在床上食喜果(红枣、桂圆等),象征“早生贵子”。

“三天无大小”:仙桃等地流行此俗,指婚礼当天不分辈分,公公、婆婆也会被“恶搞”——公公需从接亲轿车里将新娘背到新房(不许坐电梯,象征“担当”),胸前挂“扒灰佬”牌子;婆婆则挂两个醋瓶子,穿传统戏服,意为“提醒不要嫉妒”。这种恶搞实则是亲友对新人的祝福,增添婚礼喜庆氛围。

四、避凶求吉:细节中的美好寓意

湖北婚俗注重“趋吉避凶”,细节充满美好祝愿:

喜床布置:床必须为全新,铺稻草需“顺铺”(忌横铺,因“横”有蛮不讲理之嫌),上面撒红枣、桂圆、莲子(象征“早生贵子”)、百子帐(象征多子多福)。

婆婆的“早生贵子”仪式:新媳妇进门,婆婆需用盘端枣子、花生给她吃,取“枣”(早)、“花生”(生)的谐音,寓意“早生贵子”;部分地区还希望新娘“花着生”(有儿有女),追求“五男二女七宝座”的理想。

湖北婚俗既有对传统的坚守,也有地域文化的创新,这些仪式不仅是婚礼的流程,更是荆楚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传承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