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上半年商场得意

admin

2025上半年商场运营表现:分化中显韧性,场景与创新成关键

2025年上半年,国内商场运营呈现“整体复苏、分化加剧”的特征。一方面,消费市场在政策推动(如“五五购物节”)与场景创新(如情绪消费、首店经济)下逐步回暖,多数商场通过精准定位实现客流与销售额增长;传统百货与高端商场面临消费习惯转变、竞争加剧等挑战,业绩分化明显。

一、整体市场:客流显著恢复,销售额温和增长

2025上半年商场得意

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研,2025上半年八成购物中心项目客流量实现增长(仅不到一成轻微下降),67%的项目销售额增长(其中增长5%10%的项目占比更高),反映线下消费场景复苏势头强劲。租金收入表现相对稳定,微增为主,但21%的项目租金收入下降(主要集中在轻微下降区间)。客单价方面,54%的项目客单价下降,主要因客流复苏未完全转化为消费转化效率;线上销售占比持续提升(仅9%的项目线上占比下降),会员消费占比则呈持平或上升趋势(上升占比高于下降占比)。租赁市场方面,39%的项目空铺率下降,但品牌汰换加速、品牌决策周期长等问题仍存,多经点位(如中庭、快闪店)租金收入增长显著。

二、区域与商圈:头部与特色商圈领跑,政策驱动活力释放

上海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,2025年15月50个重点商圈零售额同比增长2.1%(增速高于社零0.7个百分点),规模创“十四五”以来更高;其中15个商圈增速突破10%,头部商圈(如小陆家嘴张杨路、南京西路、南京东路)集聚效应凸显,合计零售额占比超三成。旅游型商圈(如豫园、南京东路)借助外来消费实现增长,滨水型商圈(如徐汇滨江、杨浦滨江、北外滩)依托“一江一河”生态资源快速发展,合计占比超二成。客流方面,50个重点商圈客流同比增长8.5%(38个商圈实现增长),高人气带动消费增长——赵巷、小陆家嘴张杨路、南京西路商圈单位客流消费转化率超平均水平60%以上。

三、不同业态:购物中心表现亮眼,传统百货分化加剧

购物中心成为消费复苏的核心载体,客流与销售额均实现显著增长(二季度购物中心日均客流2.75万人,为近四年更高)。太古地产等龙头企业表现稳健,内地零售物业租金收入基本持平(36.52亿港元),受益于提振经济措施与消费者信心回升。部分项目通过场景创新(如深圳中洲湾“痛楼”应援、万象天地“巨人展”)与首店经济(如深圳上半年引入193家首店)吸引客流,提升消费转化。

传统百货则面临更大挑战,业绩分化明显。王府井等龙头百货虽业绩下滑,但仍保持盈利(预计2025上半年净利润6400万元9500万元),主要因主动调整业务布局(如拓展免税店、数智化转型);部分百货公司(如华联股份)因项目改造导致盈利压力加大。恒隆地产旗下部分高端商场(如沈阳恒隆广场、武汉恒隆广场)收入大幅下滑(分别下跌37%、36%),主要受同业竞争与高端消费谨慎影响。

四、关键驱动因素:场景创新、首店经济与政策赋能

2025上半年,商场通过场景创新(如深圳中洲湾“痛楼”应援、万象天地“巨人展”、南山海岸城玫瑰花装置)精准触达年轻人情绪需求,将线下场景转化为社交与消费载体,实现流量变现。首店经济成为重要增长点,深圳上半年引入193家首店(含23家全国首店、63家华南首店),上海前5个月新增近400家首店,首店的高稀缺性与体验性吸引消费者打卡,提升商场竞争力。政策赋能方面,“五五购物节”等活动拉动消费效果显著,上海15月商圈零售额规模创同期更高,15个商圈增速突破10%;各地促消费政策(如深圳“大虹桥GO·大虹桥嗨购消费券”、北京“乐品上海”餐饮消费券)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