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里,“山根”是面部核心望诊部位之一,具体指两眼内眦(内眼角)连线中点与印堂(两眉连线中点)之间的鼻根区域,又称“下极”“王宫”“頞”。其形态与色泽变化可辅助判断脏腑功能状态:
形态与色泽判断:健康者山根色泽明亮润泽、脉纹(皮下毛细血管)清晰但不突出;若色泽青紫,多与惊风、中寒腹痛或脾胃虚寒相关(如小儿山根青筋显露,常提示消化系统或呼吸系统问题);若色泽发红,多为心肺热证(如感冒、咳嗽、哮喘);若色泽淡白,可能提示心阳不足或气虚。
临床应用:中医通过“山根诊法”辅助诊断疾病,尤其适用于小儿。例如,山根脉纹呈横向型(“一”字形)多为消化系统疾患(呕吐、泄泻、积滞等),竖向型(“I”字形)多为呼吸系统疾患(咳嗽、哮喘、肺炎等)。
二、解剖学中的“山根”
从解剖学角度看,“山根”是鼻子的起始部位,位于两眼内眦连线中点处的鼻根区域,属于外鼻的解剖结构之一。其对应鼻骨上端与额骨鼻部的交界区域,表面皮肤薄、皮下组织少,触诊时可触及明显骨性结构。山根区域的血管神经分布丰富(如鼻背动静脉、三叉神经眼支分支),外伤时易出现淤血肿胀。
三、相术中的“山根”
在传统相术中,“山根”被视为“十三部位”之一,特指鼻梁(别称“月孛星”)。相术认为,山根以“高耸、不昏暗”为佳,若山根断绝或低平,可能提示祖业飘零、运势不佳(如《金瓶梅》中提到“山根不宜断绝,断则早虚花、祖业破家”)。
四、地质学中的“山根”
地质学中,“山根”指山脉隆起与深部莫霍面(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)下凹呈对称状的部分。因莫霍面的下凹结构类似山脉的“根部”,故得此名,用于描述山脉与地壳结构的对应关系。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