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基本信息
第十一象对应甲戌年(干支纪年,如924年、934年等,结合历史事件推测为926年),卦象为节卦(兑下坎上,象征“节制”)。金圣叹批注:“此象主伶人郭从谦作乱,唐主为流矢所中。” 核心围绕后唐庄宗李存勖的死亡与后唐的衰亡序幕展开。
二、图像解读
图中绘有一男子卧于山丘间的草地上(暗指后唐庄宗李存勖),面前一棵高大的李树,身后两棵小李树。
卧地男子:象征李存勖被杀后的结局;
三棵李树:喻指李存勖死后,后唐仍有三任李姓皇帝(明宗李嗣源、闵帝李从厚、末帝李从珂),但暗示他们与李存勖并非直系亲属(如李嗣源为李克用养子)。
三、谶语解析
谶曰:“五人同卜,非禄非福;兼而言之,喜怒哀乐。”
1. “五人同卜”:“五”与“人”组合为繁体字“從”(从),暗指发动政变的伶人郭从谦(本为戏子,后擢升为从马直指挥使);
2. “非禄非福”:郭从谦身为伶人,无正当官禄,却因李存勖宠信获得高位,实为“非福”(祸根);
3. “兼而言之”:“兼”与“言”组合为“谦”字,再次指向郭从谦;
4. “喜怒哀乐”:伶人的核心技能(唱念做打需表现各种情绪),呼应李存勖晚年沉迷戏曲、宠信伶人的行为。
四、颂诗解析
颂曰:“龙蛇相斗三十年,一日同光直上天;上得天堂好游戏,东兵百万入秦川。”
1. “龙蛇相斗三十年”:
“龙”:指后唐庄宗李存勖(真龙天子);
“蛇”:指各方割据势力(如后梁、前蜀等);
“三十年”:李存勖自幼随父李克用征战(11岁参与作战),至925年灭前蜀,共约30年,终成中原霸主。
2. “一日同光直上天”:
“同光”:李存勖的年号(923926年);
“直上天”:隐喻李存勖登基为帝(“上天”即“登基”),或死亡(“升天”)。
3. “上得天堂好游戏”:
讽刺李存勖沉迷戏曲(自取艺名“李天下”),甚至与伶人同台演戏,将朝政视为“游戏”,最终因荒淫无道引发叛乱。
4. “东兵百万入秦川”:
“东兵”:指河东节度使石敬瑭(管辖山西一带,位于洛阳东部);
“秦川”:指关中平原(后唐首都洛阳西部);
预言李存勖死后,后唐政权因混乱无法抵御外敌,石敬瑭将引契丹兵攻入洛阳,导致后唐灭亡(936年石敬瑭灭后唐)。
五、历史对应事件
1. 郭从谦作乱(926年):
李存勖晚年猜忌功臣(如诛杀大将郭崇韬),引发魏州兵变。李嗣源(李克用养子)率军讨伐,被叛军拥立为帝。伶人郭从谦(曾受李存勖宠信,任从马直指挥使)趁机发动兵变,射杀李存勖于洛阳兴教门,史称“兴教门之变”。
2. 后唐灭亡(936年):
李存勖死后,李嗣源即位(明宗),虽短暂改革,但后唐内部仍纷争不断。934年李从珂篡位,936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“称儿皇帝、割让幽云十六州”为条件,引契丹兵攻入洛阳,后唐灭亡。
六、卦象解读
节卦(兑下坎上,泽上有水):
卦辞:“节,亨;苦节,不可贞。” 意为“节制是好事,但过度节制则不可取”。
象征意义:
李存勖早期节制(如严明军纪、善用人才),故能灭梁建唐;
后期过度放纵(沉迷戏曲、宠信伶人、滥杀功臣),导致“苦节”,最终政权崩溃;
隐喻“物极必反”,提醒统治者需把握“节制”的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