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金额借贷(通常指单户授信1000万元及以下,或1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贷款)是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向,国家及金融机构出台了一系列免增值税、免印花税等优惠政策,旨在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。
一、小金额借贷的“免”政策框架
1. 金融机构增值税免征:2023年8月起,金融机构向小型企业、微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发放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元(含)的 *** ,取得的利息收入可免征增值税。金融机构可选择两种方式适用免税:一是利率不高于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150%的单笔贷款利息收入全额免征;二是不高于该笔贷款按LPR150%计算的利息收入部分免征(超过部分需缴税)。政策执行至2027年12月31日。
2. *** 公司增值税优惠:部分 *** 公司对农户、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发放的10万元及以下 *** ,取得的利息收入也可免征增值税(具体以当地政策为准)。
3. 借款合同印花税免征:2014年起,金融机构与小型、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(小型、微型企业认定标准参照《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》)。
二、小金额借贷的“需知”要点
1. 优惠主体限制:仅金融机构(如银行、 *** 公司)向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发放的 *** 可享受上述优惠,个人之间的民间借贷不适用。
2. 政策时效性:增值税免征政策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,印花税免征政策长期有效(除非后续政策调整)。
3. 合规要求:金融机构需留存免税证明材料(如贷款合同、小微企业认定文件),单独核算符合免税条件的利息收入,未按要求核算的不得享受优惠。
三、小金额借贷的“避坑”提醒
1. 警惕“免息”陷阱:部分非正规平台虽宣传“免息”,但可能隐藏“服务费、手续费、逾期罚息”等成本,实际综合年化利率远高于表面水平。需仔细阅读合同条款,确认所有费用后再借款。
2. 选择正规渠道:优先通过银行、持牌 *** 公司等正规机构申请贷款,避免陷入非法集资或暴力催收风险。
3. 理性评估还款能力:即使利息低,也要根据自身收入情况选择合适借款金额,避免过度负债导致逾期,影响个人/企业信用记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