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命线是手掌靠近拇指侧的弧形掌纹,其形态主要由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遗传基因和宫内环境决定,出生后基本定型。科学研究早已否定“生命线长短决定寿命”的说法:1952年,国际新手相会对1104名移民的追踪研究发现,生命线较短(<2.5厘米)的人群与长生命线者的实际寿命无显著差异;我国长沙市老年医学研究所对344位长寿老人的调查也显示,其中既有生命线清晰绵长者,也不乏掌纹短浅紊乱者,进一步证实生命线长短无法作为寿命的预测指标。
“短命的人一定命短”是迷信误区
民间所谓“短命的人一定命短”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。从命理学角度看,传统命理认为寿命长短需综合分析命局五行的旺衰、顺生顺泄情况,以及是否有“短命煞”(如亥年子时、子年亥时等组合)、特殊日柱(如丙申、己亥等)等因素,而非仅看生命线长短。即使命局存在五行失衡等问题,若能通过后天调整(如改变生活习惯)化解,也可能改变命运走向。从科学角度看,寿命主要受生活习惯(如是否吸烟、运动、饮食健康)、遗传因素(如是否携带“短寿基因”)、医疗条件、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,其中生活习惯的影响占比可达60%以上。即使携带“短寿基因”,遵循“不吸烟、定期运动、充足睡眠、健康饮食”的健康生活方式,也能抵消62%的短寿基因影响。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