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肉眼可观测彗星

admin

2025年有多颗彗星进入肉眼或双筒望远镜可观测范围,其中C/2024 G3 (ATLAS) 是年初最受关注的亮彗星,而C/2025 R2 (SWAN)、C/2025 A6 (Lemmon) 则在下半年带来观测机会。以下是具体信息:

1. C/2024 G3 (ATLAS):年初白昼可见的亮彗星

发现与轨道:2024年4月由ATLAS巡天项目发现,轨道周期约16万年,属长周期彗星。

2025肉眼可观测彗星

近日点与亮度:2025年1月13日以0.094天文单位的极近距离通过近日点,亮度达到3.4等(比金星更亮),成为2025年首颗可肉眼观测的亮彗星。

观测时段与方式:1月13日至18日为更佳观测期,可在日落后的西方低空(如深圳、北京等地)用双筒望远镜或肉眼观测,部分时段甚至能在白天通过专业滤镜捕捉到彗核与彗尾结构。

2. C/2025 R2 (SWAN):10月下旬的潜在肉眼彗星

发现与轨道:2025年9月由乌克兰业余天文学家通过SOHO卫星的SWAN相机发现,轨道周期约2.25万年,是一颗“一生一次”的访客。

亮度与观测条件:10月中旬亮度约67等(双筒望远镜可见),若持续增亮可能达到裸眼可见(约5等)。10月19日最接近地球(0.26天文单位),10月下旬在南半球傍晚西方天空观测条件更佳,北半球也逐渐改善。

特点:彗尾长度已超5度(相当于10个满月并排),若亮度稳定,将成为10月最壮观的彗星之一。

3. C/2025 A6 (Lemmon):1011月的北半球目标

发现与轨道:2025年1月由美国莱蒙山天文台发现,轨道周期约8万年,属长周期彗星。

亮度与观测位置:10月底以0.6天文单位距离掠过地球,亮度约8等(双筒望远镜可见);11月8日过近日点时,乐观预测可能增亮至3等(肉眼轻松观测)。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,在北半球傍晚天空(如新疆、内蒙古等高纬度地区)可观测,部分时段甚至成为“拱极星”(不落山)。

观测提示

C/2024 G3 (ATLAS):需避开太阳强光,选择日落后的西方低空;

C/2025 R2 (SWAN):南半球观测条件更优,北半球10月下旬逐步改善;

C/2025 A6 (Lemmon):北半球傍晚天空是更佳观测位置,使用双筒望远镜可提升观测效果。

以上彗星的亮度预测存在不确定性,实际观测需结合实时星图(如Sky Tonight APP)确认位置与亮度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