彝族服饰地域特色鲜明,以凉山、黔西一带最为典型。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、多褶宽裤脚长裤,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并扎钳形结;女子穿深蓝色或黑色短面襟上衣(圆领镶彩色条形花纹)、百褶长裙,头缠绣花包头,佩戴银坠耳饰、手镯等,外出时身披羊毛擦尔瓦(披风)。男女老幼均以火塘为中心围坐,服饰上的花纹(如女子背襟的五色条纹)象征吉祥与民族认同。
二、饮食习俗
彝族以玉米、荞麦、土豆为主食,砣砣肉(将牛、羊、猪肉砍成拳头大小的块状,煮熟后蘸辣椒、花椒、木姜子等调料食用)是其标志性风味。饮酒是重要社交活动,转转酒(众人围坐,用一个大碗依次传递饮酒)体现团结;杀牲时需先请客人验看(如杀羊前让客人确认牲畜),以示尊重。彝民嗜酸辣,常用酸菜(如元根叶泡制的酸菜)搭配主食。
三、居住习俗
彝族传统民居多为土掌房(滇中、滇东南一带)或土木结构茅草房(凉山地区),以泥土夯筑墙体,平顶可作晒场。房屋正中为堂屋(家庭聚会与待客场所),左侧设火塘(终年不熄,用于煮饭、取暖,严禁人踩踏或跨越),火塘上方悬挂木架用于烘烤食物,全家围火塘而坐,传承家族文化。
四、节日习俗
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(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),人们穿节日盛装,举行打牲畜祭灵、赛马、摔跤等活动,夜晚手持火把绕村串寨、烧篝火跳舞,象征驱邪祈福。彝族年(农历十月或十一月)以祭祖、吃团圆饭、走亲访友为主要内容;密枝节(农历十一月)则是祭祀山神、祈求庄稼丰收的节日。
五、婚恋习俗
彝族婚恋保留传统特色:少女15岁左右举行换裙礼(将红白童裙换为五彩长裙,盘发戴珊瑚珠耳坠),标志着可参与社交;爬花房(楚雄彝族)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方式(16岁姑娘住小草楼,20岁男青年夜晚爬楼对歌);迎亲时,男方需备马携带酒、肉等礼物,新娘由表兄弟背进屋(避免双脚沾土,寓意子嗣兴旺);洞房之夜,新人需“打斗”(摔打撕扯),象征婚后生活活力。
六、礼仪禁忌
彝族注重长幼尊卑,火塘上方为长辈座位,晚辈需让座;忌踩锅庄石(火塘边的三脚架,视为家庭守护神)、忌跨火塘(认为不吉利);待客时,打牲(杀鸡用手捏死、杀羊用木棒捶击)后需请客人验看,以示诚意;忌在家中吹口哨、唱山歌(认为会招来鬼魂);忌食狗肉、马肉、蛙(视为不洁或不吉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