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床上用品:传统要求准备2套(好事成双),包括红色百子被、龙凤被各1条,垫被3床、盖被3条(羽绒、羊毛、蚕丝各1),枕头2个(含双人枕1个),铺床用红色床品一套。部分地区需额外准备“子孙桶”(外用大红布包裹),内放红花生、红枣、桂圆、五个红鸭蛋、爆米花、一捆筷子、一包卫生纸、柏树枝,象征早生贵子、生活富足。
2. 生活用品:涵盖拖鞋两双(男女各一)、睡衣两套(男女各一)、袜子两双、内衣裤两套,以及红色脸盆2个(一个装新娘为公婆买的皮鞋、袜子,另一个装健康秤、带籽万年青)、带盖红桶2个(一个装米及红枣、桂圆,另一个放柏树枝和红喜字)。还需准备洗漱用品(牙刷、牙膏、沐浴露、洗发水等)、厨房用具(围裙、碗筷、热水瓶等),所有物品需成双成对,寓意“好事成双”。
3. 首饰与服饰:“三金三银”(金项链、金戒指、金耳环;银镯子、银耳环、银手链)是传统必备,由母亲为女儿准备,象征财富传承与父母关爱。新娘行头需包括中式裙褂(出门迎亲穿)、婚纱(仪式用)、敬酒礼服(宴席用)各一套,回门服一套,以及婚鞋两双(高跟鞋+平底鞋)。
4. 象征性物品:压箱钱(女方父母在陪嫁箱底藏钱,作为女儿应急资金,体现家庭支持);子孙对碗(结婚当天盛甜点,内放鸡蛋、百合、核桃等,寓意早生贵子、丰衣足食);红腰带(新娘出门时扎,寓意婚后生活红红火火)。
二、现代嫁妆演变项目
1. 车与房: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可能陪嫁汽车,或承担新房装修费用,形成“男方买房、女方买车”的常见模式。部分地区仍保留“男方买房、女方陪嫁家具家电”的传统。
2. 实用化调整:厨房用具、生活用品等逐渐由新人婚后自行选购,减少传统繁琐物品的筹备;礼金形式更灵活,部分家庭将男方彩礼返还或补贴为婚房装修款。
3. 新式婚俗影响:部分地区(如青岛胶州、即墨)推广集体婚礼和喜事新办,嫁妆更注重仪式感而非铺张,如承担婚礼费用,嫁妆以象征性物品(如子孙桶、压箱钱)为主。
三、嫁妆注意事项与禁忌
1. 吉祥寓意:所有物品需成双成对(如脸盆、拖鞋、睡衣),忌单数;红色为嫁妆主色调,象征喜庆吉祥。
2. 禁忌避讳:忌陪送床、锅、钟(“床”谐音“丧”,“锅”谐音“祸”,“钟”谐音“终”,均不吉利);送嫁妆人员、车辆宜为双数;男方需给送嫁妆人员喜烟、喜糖和喜钱(押嫁妆男童的喜钱略多)。
3. 财产隔离:若家庭经济条件允许,可将嫁妆(如现金、房产)转为保险金信托或婚前单独开户存储,避免与婚后夫妻共同财产混淆,确保女方权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