翡翠籽料做假手法鉴别

admin

一、以假充真:用其他岩石冒充翡翠籽料

常见用透辉石大理岩、角闪岩等岩石冒充翡翠籽料。透辉石大理岩外观呈黄白色带绿,放大观察为粒状结构,硬度低(约3),滴盐酸会剧烈起泡;角闪岩外观呈黑色(似黑乌砂皮),放大观察为柱状变晶结构,手掂密度(约2.7g/cm³)明显轻于翡翠(约3.33g/cm³),主要矿物为角闪石和绿泥石,绿色由杂质致色。

二、粘贴碎料/贴翡翠片+假皮掩盖

翡翠籽料做假手法鉴别

将翡翠碎料或薄片粘贴在劣质卵石(如花岗岩)上,再用假皮(如石英、高岭石、伊利石等矿物组成)覆盖,伪装成天然籽料。鉴别要点:皮壳松软(无天然翡翠皮壳的坚硬感),无晶粒自然排列(天然皮壳有细密的矿物颗粒排列),敲击时声音沉闷(天然籽料声音清脆);假皮可通过红外光谱、X射线粉晶分析等 *** 检测出矿物成分异常。

三、掏心涂色/挖洞注漆:以劣充优

在无色或劣质翡翠内部挖空(至表皮几毫米处),注入绿油漆或涂色,制造“外浅内深”的艳绿色假象,给人“种水好、颜色浓”的错觉。鉴别要点:颜色过于鲜艳且浮于表面(像磨砂玻璃背面涂色),皮壳有明显的人工开洞痕迹(边缘整齐、与周围皮壳界线分明);用强光照射时,内部颜色分布不自然(如“磨砂感”或“分层感”)。

四、探孔补洞:假皮掩盖探测痕迹

商家为探测籽料内部情况,先钻一个小洞(直径约12mm),若内部颜色差或无色,再用假皮(如树脂、水泥混合物)补盖。鉴别要点:补洞处皮壳与周围衔接不自然(有明显的“补丁感”),补洞边缘可能有细微裂纹(因钻孔或粘合导致);用刀轻轻刮擦补洞处,假皮易脱落,露出内部的钻孔痕迹。

五、滚圆假籽料:伪造天然形态

将无皮的新山料(如翡翠原石毛料)放入滚筒中滚动,磨圆表面,模仿籽料经河水长期冲刷形成的卵形外观。鉴别要点:表面过于光滑(缺乏天然籽料的“风化痕迹”,如磕碰伤、水流冲刷纹),皮壳无层次感(天然籽料皮壳有“薄厚不均”的自然过渡);用手电筒照射,内部结构可能显示“山料特征”(如棱角状晶体、裂隙发育)。

六、假皮细节鉴别

无论哪种造假手法,假皮的核心漏洞在于缺乏天然翡翠皮壳的特征:

晶粒排列:天然皮壳有细密的矿物颗粒(如石英、长石)自然排列,手摸有“砂感”;假皮颗粒杂乱,甚至有“糊状”感。

硬度差异:天然皮壳硬度高(与翡翠主体一致),用小刀刻划无明显痕迹;假皮硬度低(如树脂、塑料),易留下划痕。

颜色分布:天然皮壳颜色有渐变过渡(如从浅到深的黄褐色),无“突然变色”的情况;假皮颜色往往“均匀一致”或“过于鲜艳”(如亮绿色、亮红色)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