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(World Heritage
Mixed Property),又称复合遗产,是同时具备自然遗产(如独特地质地貌、珍稀生态系统)与文化遗产(如历史建筑、传统习俗)两种价值的人类罕见财富,体现了自然与人类的协同演化。截至2023年,全球共有39项双重遗产,中国拥有4项,是全球双重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。
中国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名录
1. 泰山(山东泰安):1987年被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,是中国之一个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。泰山自古为“五岳之首”,以“雄、奇、险、秀、幽”的自然景观著称,同时承载着“帝王封禅”“儒家文化”等深厚人文内涵,是自然与文化融合的典范。
2. 黄山(安徽黄山):1990年列入名录,以“奇松、怪石、云海、温泉、冬雪”五绝闻名天下。黄山是中国传统名山,也是中国山水画“黄山画派”的发源地,自然景观与徽派文化(如古村落、摩崖石刻)完美结合。
3. 峨眉山—乐山大佛(四川乐山、峨眉山):1996年列入名录。峨眉山是中国“四大佛教名山”之一,以“雄、秀、神、奇、灵”的自然景观和“佛光、云海、圣灯”等自然奇观著称;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更大的摩崖石刻弥勒佛造像,二者共同构成了“山佛一体”的独特文化景观。
4. 武夷山(福建武夷山、江西铅山武夷山):1999年列入福建武夷山部分,2017年扩展至江西铅山武夷山。武夷山是朱子理学的摇篮,拥有丹霞地貌、九曲溪竹筏漂流等自然景观,同时保留了古闽族文化、闽越文化、茶文化(如大红袍、茶 *** 技艺)等多元人文遗产。
中国双重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特色
中国高度重视双重遗产的保护,通过立法(如《福建省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》《乐山大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》)、科技赋能(如峨眉山森林生态监测站、乐山大佛佛脚平台修缮工程)、文旅融合(如武夷山茶旅融合、“千年禅茶·忆在峨眉”等线路)等方式,实现了遗产的“原真性保护”与“可持续利用”。例如,武夷山国家公园通过“文化与自然遗产世代传承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的目标,既保护了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,又传承了朱子文化、茶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