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经很难参透吗 为什么普通人不能看易经

admin

《易经》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经典,其难懂程度贯穿古今,主要源于以下核心障碍:

1. 文字与符号的古奥性:《易经》成书于先秦,卦辞、爻辞多为古文言,简洁且多义(如“元亨利贞”四字,不同语境有道德、自然、人事等多重解读);卦象(如八卦、六十四卦)以阴阳爻组合抽象表达宇宙规律,需结合古文化背景才能理解其象征意义(如乾卦象征天、刚健,坤卦象征地、柔顺)。这种符号与文字的双重抽象,成为普通人入门的之一道门槛。

2. 思维方式的独特性:《易经》的核心是“变易”(万物永恒变化)、“不易”(变化中的规律)、“简易”(复杂现象的本质简化),强调整体性、辩证性思维(如阴阳互生、五行相生相克)。这与现代人习惯的线性逻辑(因果关系)、分科思维(如物理、化学分离)差异极大,需打破固有认知模式才能适应。

易经很难参透吗 为什么普通人不能看易经

3. 内容体系的繁杂性:《易经》包含《经》(卦象、卦辞、爻辞)与《传》(《彖传》《象传》《系辞传》等)两部分,卦象有64卦,每卦6爻,每爻有独立的爻辞,体系庞大且环环相扣(如错卦、综卦、变卦的关联)。学习者需花费大量时间梳理各部分逻辑,才能掌握其内在关联。

4. 解读的开放性与经验依赖:《易经》的解读无固定标准,不同学者(如孔子、朱熹、王国维)因学识、思维方式差异,解读结果大相径庭(如“亢龙有悔”可解读为骄傲自满的后果,也可解读为事物发展到极致的转折)。解卦需结合具体情境(如占筮时的时间、环境、求测者状态),需长期实践积累悟性,非死记硬背可得。

普通人“难学”《易经》的现实原因

除上述客观难度外,普通人难以深入学习《易经》还受以下现实因素制约:

1. 时间与精力的限制:《易经》的学习需长期专注(如孔子“韦编三绝”,反复翻阅竹简),但普通人需应对工作、家庭等日常事务,难以投入足够时间系统学习,易半途而废。

2. 悟性与心性的要求:《易经》的学习需较强的悟性(如理解卦象背后的意境)和清净的心性(避免功利性解读,如仅为算命而学)。现代人生活节奏快、心态浮躁,难以沉淀下来领悟其中的哲学智慧。

3. 环境与导向的偏差:现代社会以“实用性”为导向(如科技、经济、职业技能),《易经》的哲学思想、占卜功能被视为“非实用”或“玄学”,主流教育中未将其作为必修内容,导致普通人对其缺乏了解兴趣。

4. 误解与偏见的阻碍:许多人将《易经》等同于“算命工具”(如街头算命先生的滥用),忽视其哲学内涵(如“天人合一”“居安思危”的智慧),这种误解导致普通人对其敬而远之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