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化州市那务镇,相传六百多年前一位病倒街头的堪舆大师被黎民夫妇所救,为报恩指点一处绝佳“天子地”:左青龙起立马、右白虎啸鸣,后有屡爪嶂,前有陵江自西向东,明堂开阔。大师嘱咐三件事:须在午夜后下葬;若闻狗吠应停;葬后七日内忘带之物不可取回;若见坟上长出茅草,拔起齐向北掷去。黎民因紧张误把“狗吠即停”听成“狗吠即可下葬”,又在第六天提前取回邻居的簸箕,上山见坟头果生三根细小茅草,随手拔起朝北掷去。其后果有“三支箭”射向皇盆的异象,朝廷派十几万兵马毁山寻穴,黎氏连夜全村北迁,改“黎村”为“礼村”。另有“师兄弟斗才”“挥鞭赶石”等传说,至今当地仍保留“石碓”“铜锣湾”“飞鹅岭”“白马村”等地名与古迹,地方正以“天子地旅游区”为抓手推进乡村振兴。
阳春南浦皇伞遮太子
在广东阳春市南浦乡中村岗凹,留有明代两位国师的题名与诗偈,称此地为“皇伞遮太子”(亦作“镇武踏龟蛇”)。传为徐东风、严宗龙所留题:其地前朝如旗鼓砚印,后有“黄幌”遮主;左右砂护,水口关锁严密,有“艮巽二峰来朝”之应,预言“出一百人丁”“公侯步步新”。文中并述及穴后“泥丸”充盈、三水收齐、龟蛇把口等形峦要点,反映出古 *** 气与形法并用之审美与想象。今地望仍在,相关诗偈与留题为地方风水文化增添谈资。
廉江庞姓祖地丝线吊金钟
在广东廉江市,庞姓祖地俗称“丝线吊金钟”,相传由清代风水名师黄魁儒点葬,属“粤西之一浮葬”之名作。其地来脉细若“游丝”,穴星长条拖出,势尽处“脉若游丝”。葬法不入土,以青砖砌成中空“钟形”罩住金瓮,远望如扣地大钟,故以“丝线吊金钟”名之。民间多据形气讨论“生气浮沉”与“浅葬”之理:长条皮块状之地多主“浮葬、半浮葬”,以乘其浮而上腾之生气。此例因形制独特、葬法少见,历来为粤西风水研习者所乐道。
高州番鬼局
在广东高州,相传有“番鬼局”(亦作“反鬼局”)之大型山龙格局,或谓由宋代赖布衣发现,明代江机湖留题,清末民初“本地姜”再题。古籍与民间口述称其“龙脉行远、罗城多重、水口雄奇”,有“十二天梯”“串珠九峰”“左右旗峰”“午位天马”等贵征,且“左右有大江河各约三百公里”,前临湛江湾入南海。诸家题咏多有“九代封皇”“十代拜相”等谶语,亦有“需历贫穷九代而后成名”之语,更添神秘色彩。今多以传说视之,然其山川格局与关锁水法,仍为堪舆爱好者常谈之经典案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