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亲队伍的核心领队需由新娘的舅舅、叔伯等直系男性长辈担任(若无直系叔伯,可选同宗近亲长辈)。人选需满足“能说会道、举止得体、有权威”的要求,代表娘家参与婚礼中的沟通与决策,是女方家庭体面的象征。
2. 平辈成员:未婚同辈为主
平辈送亲人员以新娘的未婚兄弟、堂表兄弟为核心(若有亲弟则优先),部分地方需搭配未婚闺蜜、姐妹作为伴娘。男性平辈需承担“护送”职责(如背/抱新娘上婚车),女性平辈则负责陪伴新娘、传递物品,整体比例以“男多女少”(如6:4)为宜。
3. 晚辈代表:未成年男孩
需包含一名新娘的未婚侄子、表侄等未成年男性,寓意“早生贵子”,是传统送亲队伍的特色成员。
4. 禁忌人群:需严格规避
姑、姨:因“姑”谐音“孤”(孤独)、“姨”谐音“疑”(猜忌),被视为婚姻不吉利的象征,传统习俗中不宜参与送亲;
孕妇、寡妇、离异人士:孕妇被认为“冲撞喜气”,寡妇、离异人士则关联“不完整的婚姻”,均会影响新人婚姻运势;
父母、亲姐妹:部分地区认为父母送亲会让新娘“更难割舍娘家”,亲姐妹送亲则可能“带走好运”,故不建议参与。
二、结婚女方送亲的注意事项
1. 人数与结构:双数吉利,结构完整
送亲人数需为双数(如4、6、8人),寓意“好事成双”;加上新娘后变为单数,到达男方家后,新人“双返”(新娘与新郎一起回门),再次转为双数,符合传统“成双”的美好期许。结构上需兼顾“长辈(权威)、平辈(陪伴)、晚辈(生机)”,确保队伍层次完整。
2. 流程规范:遵循传统仪式
离娘仪式:送亲时需携带“离娘肉”(带7根肋条的猪肉),到男方家后将“3根肋条”带回,寓意“肋骨不离”(女儿与娘家的情感联结);同时带“绿豆+并蒂葱”(绿豆寓意“生根立后”,葱寓意“聪明”),交给男方;
上/下车礼仪:新娘穿好鞋后,需由兄弟或堂表兄弟背/抱上婚车(部分地区允许坐椅子抬),避免新娘自行走动;到达男方家附近后,送亲队伍需暂停,等待男方派人迎接,不可直接进入家门。
3. 行为禁忌:维护体面与运势
避免进入男方家:送亲队伍通常在男方家附近的邻里家等候,不参与“耍笑新娘”的环节(如泼水、闹洞房),保持娘家人的庄重;
长辈言行得体:作为送亲领队的长辈,需避免大声喧哗、饮酒过量,需“端得住架子”,代表娘家的教养与权威;
少喝酒少吃饭:送亲过程中,送亲者需克制饮食,避免喝醉或吃太饱,饭后需向新娘嘱咐“好好过日子”等话语,随后返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