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重要节日
1. 中秋节(农历八月十五,2025年公历10月6日)
中秋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,以“团圆”为核心主题。传统习俗包括家人团聚、设宴赏月、品尝月饼(必备食品,象征团圆),部分地区还有祭月(摆放月饼、西瓜、苹果等祭品,向月神祈福)、燃灯(悬挂灯笼烘托节日氛围)、玩花灯(儿童提灯游玩)等活动。此节承载着人们对家庭圆满、生活幸福的向往。
2. 灶君诞辰(农历八月初三,2025年公历9月24日)
灶君(灶王爷)是民间信仰中的“一家之主”,负责监察人间善恶。此日民间有祭拜灶君的习俗,通常准备甜食(如糖瓜、年糕)供奉,寓意“糊灶君之口”,使其上天庭汇报时多说好话,祈愿家宅兴旺、出入平安。
3. 孔子诞辰(农历八月二十七,2025年公历10月18日)
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、教育家,被尊为“至圣先师”。此日是传统祭孔日,学子可前往文庙参拜,祈求学业进步、金榜题名;部分地区也会举办尊师重教的纪念活动,弘扬传统文化。
4. 八路财神吉日(农历八月八,2025年公历9月29日)
农历八月八被视为“发财日”,民间认为是八路财神(如比干、范蠡等)降临人间赐福的日子。商家通常会在此日举行开业、洒净仪式,祈愿生意兴隆、客源广进;普通家庭也会通过祭拜财神,表达对财富的美好期许。
5. 月神祭拜(农历八月十五,2025年公历10月6日)
月神(太阴星君)是民间信仰中的月宫之神,象征团圆与美满。此日女子有“拜月”传统,通过摆放瓜果、鲜花,向月神祈求容颜焕发、家庭幸福;部分地区还有“走月亮”(夜间漫步赏月)、“树中秋”(悬挂灯笼)等活动,增添节日氛围。
二、关键节气
1. 白露(公历9月7日,农历七月底至八月初)
白露是秋季第三个节气,标志着天气逐渐转凉,昼夜温差加大(可达10℃以上)。此时农作物进入成熟后期,农民需抓紧收割稻谷、玉米等作物,避免因昼夜温差大导致的霜冻损害。民间有“白露秋风夜,一夜凉一夜”的谚语,提醒人们注意添衣保暖,预防感冒。
2. 秋分(公历9月23日,农历八月初二)
秋分是秋季第四个节气,也是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(2018年起设立)。此时太阳直射赤道,全球昼夜平分;此后北半球昼渐短、夜渐长,气温下降加快。传统习俗包括“竖蛋”(尝试将鸡蛋竖立在桌面,寓意平衡与好运)、“吃秋菜”(岭南地区采摘野苋菜与鱼片煮汤,称为“秋汤”)、“送秋牛图”(民间艺人绘制印有节气和农耕图案的红纸,挨家挨户赠送,说吉祥话)等。秋分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节点,农民需完成秋收、秋种(如小麦、油菜播种),为来年丰收奠定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