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汉结婚的规矩有哪些

admin

武汉地处荆楚文化核心区,结婚习俗融合传统礼仪与现代风尚,既有对“父母之命、媒妁之言”的传承,也有简化流程、注重情感表达的当代创新。以下是主要规矩及细节:

一、婚前核心流程

1. 提亲:婚姻的正式起点

武汉结婚的规矩有哪些

传统上,提亲是男方家庭向女方表达诚意的必经环节,需选在农历双日子(如初二、十四等),上午10点前到达女方家,避免农历七月(传统认为不吉利)。出席人员包括准新郎、男方家长及高辈份或福份长辈(如爷爷、奶奶),人数宜为双数(6、8、12人),忌单数或四(谐音“死”)。提亲时,男方需带伴手礼(如烟酒、糕点、补品),并正式提出婚事意向,女方若同意,会收下礼物并给出准新娘的八字,供男方定吉日。

2. 过大礼:订婚的关键仪式

过大礼是传统婚嫁中最隆重的环节,通常在婚礼前1520天进行。男家需准备礼金(存于利是封内,金额丰俭由人,忌送手帕,因有“分手”之意)、礼饼(嫁女饼,象征隆重,现多以精装盒代替,派发给亲朋好友)、海味(四式、六式或八式,必有发菜,寓意“发财”)、三牲(鸡/鹅两对,猪肉三至五斤“双飞”,鱼一对)、酒(两对,洋酒或米酒)、椰子(两对,取“有爷有子”之意)、衣料/西装(给新郎的礼物,象征“长命富贵”)等。女家收到后,会将部分礼品回礼(如礼饼),并准备嫁妆。

3. 安床:祈求婚姻美满

安床是布置新房的必备步骤,需在婚礼前几天由好命佬(父母子女健在、婚姻和睦的长者)和好命婆(儿女长大成人、无小产经历的女性)完成。新床位置需择吉日选定,床上用品(龙凤被、鸳鸯枕、百子帐)需铺好,并撒上喜果(红枣、莲子、桂圆、花生),寓意“早生贵子”“百年好合”。安床后,新人不得提前进入新房,孕妇、带孝者及月事中的女性需回避。

4. 上头:迈向成人的仪式

男女双方在婚礼前夕(男方比女方早半个时辰)进行上头,象征“步入成人阶段”。需由好命佬/好命婆主持,新人需穿上全新睡衣,点龙凤烛、烧清香,供奉莲子、红枣、汤丸(每碗六个或九个,寓意“六六大顺”“长长久久”)。梳头时,好命佬/好命婆会念吉祥话:“一梳梳到尾,二梳梳到白发齐眉,三梳梳到儿孙满地”,并将扁柏、红绳系在新人头上,最后高呼“高升”。

二、婚礼当日流程

1. 迎亲:考验与喜庆的结合

新郎需在戥串石(兄弟团,伴郎团)陪同下,携花球前往女家迎亲。抵达后,需通过姊妹团的“考验”(如回答问题、做游戏、发红包),开门利是金额需提前与姊妹团协商(通常为一成至五成封回)。进门后,新娘由父亲交给新郎,行夫妻见面礼。新人需先拜天地,再拜祖先,然后向翁姑(公婆)奉茶,翁姑会给新人利是及首饰(如项链、手镯),新娘需立即戴上,表示谢意。

2. 出门与过门:仪式与禁忌

新娘出门时,需由大妗姐或伴娘撑红伞护送(寓意“开枝散叶”),并撒米和红绿豆(“喂金鸡”,防止金鸡啄新娘)。上花车前,新娘需向送行亲友鞠躬致谢。过门指新娘进入男家,需遵循以下程序:

新人步入男家,翁姑从房间出来会见(避免直接看见新人进门,以免相冲);

新人拜天地、祖先;

新人向翁姑奉茶,翁姑说祝福语(如“白头偕老”“早生贵子”),给新人利是及礼物;

新人向其他长辈奉茶(无需向同辈兄弟逐一奉茶,握手即可);

新人与翁姑及长辈吃中午饭(九道菜,象征“长长久久”)。

3. 回门:感恩与汇报

结婚后第三天,新郎需陪同新娘回娘家(“三朝回门”),带礼物(如原只烧猪、西饼、酒、鸡、生果、生菜、长寿面、猪肚及猪肉)。原只烧猪代表新娘的贞操,生菜寓意“风生水起”。女家会将礼品供奉祭祖,再分给亲友。现多简化为当天或第二天回门,但不可超过三天(否则被视为男家不满意新娘)。

三、婚后习俗

1. 敬茶改口:融入新家庭

新人需向双方父母敬茶,茶内放红枣(寓意“早生贵子”),改口叫“爸爸妈妈”。父母会给新人改口费(如6666、8888、10001元,寓意“顺顺利利”“发财”“万里挑一”),并送上礼物(如首饰、衣物)。

2. 庆祝与分享

婚后,新人需向亲友分享喜糖、喜饼,告知结婚喜讯。部分地区会举行小型庆祝宴(如请双方父母及兄弟姐妹吃饭),表达对亲友支持的感谢。

四、现代演变

随着时代发展,武汉结婚习俗逐渐简化:

提亲:更多是双方家长见面,沟通婚事细节(如婚期、彩礼),不再严格遵循“媒妁之言”;

过大礼:部分新人选择“化繁为简”,只带关键礼品(如礼金、三金、礼饼),甚至用礼金代替部分实物;

婚礼形式:越来越多新人选择西式婚礼(酒店婚礼、户外婚礼),传统仪式(如拜天地、敬茶)保留,但更注重情感表达;

彩礼与陪嫁:彩礼金额无固定标准(一般10万左右+三金),女方陪嫁多为车、装修、家具等,更注重实用性。

武汉结婚习俗既保留了传统礼仪的庄重,又融入了现代生活的便捷,核心始终是对婚姻的祝福与对新人的期待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