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A3亚型血型
稀有度:全球仅1例(2025年南京孕妇产检发现),为ABO基因罕见突变导致的新型血型,目前无第二位已知拥有者。
国内情况:比“熊猫血”稀有3000倍以上,已被国际基因库收录(序列号KX870187),是中国目前记录最稀有的血型。
2. Rhnull血型(黄金血)
稀有度:全球约50人拥有,出现概率六百万分之一,被称为“通用血”(可输给任何Rh血型患者),但因红细胞膜缺陷,患者只能接受同型血且易引发慢性溶血。
国内情况:2025年中国仅有4例记录,堪称“血型界的大熊猫”。
3. 孟买血型(恐龙血)
稀有度:国内约30例,出现概率十几万分之一(远低于“熊猫血”的0.3%)。
特点:红细胞缺少H抗原,常被误判为O型血,但输血时必须使用冷冻血(普通O型血会导致溶血反应)。
4. p血型(P血型系统罕见表型)
稀有度:P血型系统为ABO系统之外独立系统,其中p表型国内分布概率小于1%(约1.4万人)。
特点:红细胞无A、B、H抗原,血清中存在A、B、抗H三种抗体,输血需全球血库联网寻找匹配捐献者。
5. 类孟买血型
稀有度:国内群体分布频率约0.01%(约14万人),比孟买血型稍高但仍属罕见。
特点:红细胞表面无H抗原,但唾液/血浆中存在H物质,输血需使用类孟买血型或冷冻血,常见于福建(1/8000)、上海(1/40000)等地。
6. KELL血型(K抗原稀有表型)
稀有度:K抗原隐性表型(Kk)国内分布概率约0.01%(约14万人),首个通过抗球蛋白试验检测到的血型(源自名为Kell的孕妇)。
特点:K/k抗原显性遗传,有KK、Kk、kk、Kk四种表型,输血不相容可能导致严重溶血。
7. JK(ab)血型(Diego血型系统罕见表型)
稀有度:国内群体分布频率约0.02%(约28万人)。
特点:属于Diego血型系统的隐性表型,红细胞表面缺乏JK(a)和JK(b)抗原,输血时需匹配JK(ab)血型,临床意义逐步受到重视。
8. DUFFY血型(Fy(a)表型)
稀有度:国内群体分布频率约0.3%(约420万人),但Fy(a)表型因与疟原虫(间日疟)受体相关,具有特殊临床价值。
特点:与输血反应、肿瘤转移、HIV感染等有关,是研究疾病关联的重要血型系统。
9. Lu(b)血型(Lutheran血型系统罕见表型)
稀有度:国内群体分布频率约0.1%(约140万人)。
特点:Lutheran血型系统复杂,Lu(b)表型因缺乏Lu(b)抗原,红细胞无法正常粘附基质细胞,输血时需匹配Lu(b)血型。
10. s()血型(MNS血型系统罕见表型)
稀有度:国内群体分布频率约0.1%(约140万人)。
特点:属于MNS血型系统的隐性表型,红细胞表面缺乏s抗原,输血不相容可能导致轻度至中度溶血反应。
注:稀有血型的“稀有度”受地域、种族影响较大(如部分血型在少数民族中比例略高),且随着医学检测技术进步,可能有新血型被发现。上述排名综合了国内最新统计数据与临床研究,反映了中国当前已知的稀有血型分布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