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年买糖:传统仪式感与巧克力“抢风头”的消费变迁
过年买糖曾是中国家家户户的“固定动作”,糖块堆在桌上象征“家庭甜蜜”,是春节仪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但随着消费升级和生活方式变化,巧克力的“风头”逐渐盖过传统糖果,成为过年期间的“新宠”——不仅销量可观,更凭借多样化的口味、新颖的包装和情感寓意,抢占了消费者的注意力。
一、传统糖果:从“刚需”到“仪式感符号”
传统糖果曾是过年的“主角”,比如大白兔奶糖的“白头偕老”、花生牛轧糖的“牛气冲天”、金元宝糖的“招财进宝”,每种糖果都有固定的寓意,承载着家庭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。但如今,传统糖果的消费群体逐渐老龄化:老年人仍偏爱酥糖、水果糖等经典品类,而年轻人对其兴趣不大,更多是“出于习惯”少量购买,只为保留过年的“仪式感”。比如有消费者表示:“平时不吃糖,但过年一定要摆几盘,不然总觉得少了点年味”。
二、巧克力:从“配角”到“抢风头者”
与糖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巧克力近年来在过年市场的表现愈发亮眼。一方面,春节与情人节的“时间重叠”推动了巧克力销量增长——商家抓住“浓情蜜意”的情感卖点,推出情人节限定礼盒,吸引情侣和年轻消费者;巧克力的“多样化”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:德芙、费列罗等经典品牌的礼盒装(如费列罗的“金球64粒发财桶”)成为走亲访友的热门选择,而俄罗斯紫皮糖、日本白色恋人等进口巧克力则凭借“物美价廉”或“独特风味”成为年轻人的“网红零食”。
三、巧克力“抢风头”的背后:消费需求的变化
巧克力之所以能“抢过糖的风头”,核心在于契合了当代消费者的核心需求:
口味偏好:年轻人更喜欢巧克力的“浓郁丝滑”,而传统糖果的“甜腻”逐渐失去吸引力;
包装设计:巧克力礼盒的“精美、时尚”(如徐福记的虎年礼包、费列罗的金色包装)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,适合作为礼物赠送;
情感表达:巧克力象征“浓情蜜意”,比传统糖果更适合表达对亲朋好友的深情厚意,比如过年送巧克力礼盒,既能传递祝福,又能体现“用心”。
四、市场趋势:传统糖果与巧克力的“共生”
尽管巧克力“抢风头”,但传统糖果并未完全退出市场——它们依然是过年“仪式感”的重要组成部分,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。而巧克力则凭借“多样化、情感化”的优势,成为过年期间的“新增长点”。未来,糖果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:传统糖果需要通过“创新口味”(如低糖、水果味)和“情怀营销”(如大白兔的联名款)留住老客户;巧克力则需要通过“个性化包装”和“情感化营销”(如定制礼盒)吸引更多年轻人。
过年买糖的变化,本质上是消费需求升级的体现——从“吃糖”到“吃好糖”,从“仪式感”到“情感表达”,巧克力凭借其“多样性、时尚性、情感性”,成功抢过了传统糖果的“风头”,成为新时代过年的“甜蜜主角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