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年夜餐桌与长桌宴
侗族把春节(不少地方称侗年)视为最隆重的团圆节,年夜饭常以长桌宴/合拢宴形式摆开,讲究“无酒不成席、无酸不成味、无糯不成席”。桌上常见:酸肉、酸鱼、酸鸭等酸味重头菜;腊肉、腊肠、腊猪脚等熏腊味;稻香羊肉、土鸡土鸭、豆腐、时蔬等家常菜;主食多为糯米饭、花米饭,并搭配红糯糍粑、油茶与糯米甜酒,既饱口福又寓意团圆与丰收。
二、节庆必备与象征意义
糯米与糍粑:侗乡嗜糯,春节家家打糍粑,常以红糯为材,寓意团圆、吉祥;糍粑可烤、煎或蘸黄豆粉、芝麻、白糖食用,既是年味点心,也是走亲访友的年礼。
酸味三宝:侗族有“侗不离酸”之说,尤以酸鱼、酸肉、酸鸭为要,多以酸坛自然发酵,风味酸香开胃,是春节待客与宴饮的“硬菜”。
油茶:侗家人“一日三餐不离打油茶”,常以茶叶、姜、蒜与阴米、花生、黄豆、米花等佐料冲泡,既御寒解腻又提神,是待客与围炉守岁的标配。
拦门酒与甜米酒:迎宾多设拦门酒,以示尊重与热情;席间常饮糯米甜酒,甘甜醇和,烘托年节气氛。
三、节前备年与特色做法
杀年猪与庖汤:腊月杀年猪,请亲友共享“吃泡汤”;以猪杂与蔬菜同煮的庖汤火锅鲜美醇厚,是年味的重要开端。
熏腊味:将猪肉、鸭肉等以木柴小火熏制,部分人家会以柚子皮、甘蔗渣等为燃料增香,制成腊肉、腊肠、腊鸭,为年夜饭与来客备足“年货”。
腌酸与发酵:做酸鱼/酸肉/酸鸭需选好酸坛、保持干燥密封;常见做法是先以盐与炒玉米粉(或糯米粉)腌渍,有的地方会将鱼鸭火塘熏一两天后再入坛,静置约40天更入味(酸肉约20天即可)。
打糍粑与做侗果:糯米蒸熟后以木槌对舂成糍粑,或制成年糕、五色饭、粽粑等;节庆点心如侗果(糯米炸后再裹糖衣、芝麻)香脆可口,是待客与祭祀的常见点心。
四、地区差异与时间节点
侗年多在农历十一月初一或冬至前后举行,节期有时可达7—10天;各地菜式与仪式略有差别,但“长桌宴”“酸味”“糯食”“油茶”等核心元素一脉相承,构成侗族春节更具辨识度的饮食图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