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** 第十五象:戊寅

admin

一、基本信息

第十五象对应戊寅年(干支组合),是《 *** 》第六十象中的重要一象,以“丰卦”(离下震上)为卦象,核心围绕“五代十国乱世终结、宋太祖赵匡胤统一天下”的历史主题展开。

二、图像寓意

推背图第十五象:戊寅

图中描绘一个小孩手持扫帚,横扫树上的蜂窝。这一画面并非单纯的生活场景,而是隐喻关键历史人物与事件:

小孩:指赵匡胤的小名“香孩儿”(据《宋史》记载,赵匡胤出生时红光满室、浑身香气,故得名);

扫帚:象征“扫除群雄”的动作;

蜂窝:隐喻五代十国时期割据的群雄(如后梁、后唐、后晋、后汉、后周及南方诸国)。

整幅图通过“小孩扫蜂窝”的意象,暗示赵匡胤将以“扫荡群雄”的方式终结乱世,建立统一的王朝。

三、谶语解读

谶曰:“天有日月,地有山川;海内纷纷,父后子前。”

前两句:“天有日月”象征天地运行的自然规律,“地有山川”对应天下大势的分合变迁(如“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”),暗示历史虽曲折,但终将回归统一;

后两句:“海内纷纷”直接点出五代十国时期中原战乱不断、百姓流离失所的现状;“父后子前”则指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,多数皇帝在位时间极短(如后梁17年换3帝、后唐14年换4帝),甚至出现“父死子继”的仓促交接。

四、颂诗解析

颂曰:“战事中原迄未休,几人高枕卧金戈;寰中自有真天子,扫尽群妖见日头。”

前两句:“战事中原迄未休”概括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地区持续不断的战乱(如梁晋争霸、后唐灭梁、后晋灭唐等);“几人高枕卧金戈”借用《晋书·刘琨传》“枕戈待旦”的典故,讽刺南方诸国(如后蜀、南唐)虽偏安一隅,却仍时刻面临被吞并的风险(“金戈”二字也可拆解为“钱”字,暗指吴越王钱氏的短暂安定);

后两句:“寰中自有真天子”是全颂的核心,预言“真命天子”将出世;“扫尽群妖见日头”则明确“真天子”的使命——扫除割据势力(“群妖”),终结战乱(“见日头”象征重见太平)。这里的“真天子”指赵匡胤,他将以“真命天子”的身份完成统一大业。

五、历史对应事件

第十五象的核心历史事件是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、统一中原:

背景:五代十国(907979年)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,中原地区先后出现5个朝代,南方则有10个割据政权,战乱频繁、民不聊生;

关键节点:公元960年,赵匡胤发动“陈桥兵变”,黄袍加身,建立宋朝;随后通过“杯酒释兵权”解除武将威胁,先后平定荆南、湖南、后蜀、南汉、南唐等割据政权,于979年统一中原(除北汉外),结束了长达70余年的分裂局面;

赵匡胤的形象契合:其小名“香孩儿”与图中“小孩”对应,“扫尽群妖”与其“扫荡群雄”的历史功绩一致,充分印证了《 *** 》对该象的预言。

六、卦象解析

第十五象对应的卦象为丰卦(离下震上),是《易经》中的“上上卦”(第五十五卦)。

卦象含义:丰卦由“离”(火)与“震”(雷)组成,象征“雷电交加、声势浩大”,寓意“丰盛、盛大、亨通”;

卦辞启示:卦辞“亨,王假之;勿忧,宜日中”意为“大吉大利,君王到来;无需忧虑,正当如日中天”,暗示“真天子”(赵匡胤)的出现将带来盛世的开端;

卦象与历史的呼应:丰卦的“雷电”象征赵匡胤的雷霆手段(如陈桥兵变、平定割据),“日中”则象征其统一后的“太平盛世”(宋朝初期经济繁荣、社会稳定)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