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吃的青团子是什么

admin

青团子(又称清明团子、艾团)是江南地区清明节更具代表性的传统节令小吃,属寒食范畴,以天然植物汁液染制糯米粉为皮,内裹甜或咸味馅料,蒸制后色泽青翠、口感糯韧香甜,兼具祭祀祖先与踏青春游食用功能。

核心原料与 *** 工艺

青汁原料:传统多采用浆麦草(或艾草、雀麦草、青菜等),春季采摘其嫩茎叶,洗净后用石灰水浸泡(去除涩味并保持绿色),再捣烂挤汁,所得青汁是青团皮的核心染色剂。

清明吃的青团子是什么

糯米处理:选用水磨纯糯米粉(或粳糯混杂粉),与青汁充分拌匀揉和,直至面团呈碧绿色且具韧性(部分传统做法会加入少量石灰水增强筋道)。

馅料搭配:

传统甜馅:以细腻糖豆沙为主,常嵌入一小块糖猪油(或百果心、枣泥、玫瑰松仁等),甜而不腻、肥而不腴;

创新/咸馅:现代衍生松蛋黄、麻薯、香芋、咸菜笋丁等口味,适应不同人群需求。

蒸制与修饰:将团坯放入蒸笼,大火蒸1520分钟至熟透,出笼时用熟菜油均匀刷表面,防止干裂并保持油亮色泽。

起源与历史演变

青团子的历史可追溯至周代,当时有“寒食禁火”习俗(为期三天不生火做饭),青团作为无需加热的冷食,成为百姓充饥的选择。明代发展为“青白团子”(祭祀祖先),清代《随园食单》记载了青草汁和粉的工艺。民间传说其与介子推(寒食节起源)、大禹治水(苏州地区用麦叶汁制团祭祀)或太平天国李秀成(用青团避过清兵检查)有关,这些故事丰富了其文化内涵。近代正仪青团(江苏昆山)通过改良浆麦草制汁法和馅心(加入糖猪油),成为知名品牌,曾被列为节令贡品。

文化寓意

缅怀祖先:青团是清明祭祀的核心供品之一,“团”字象征团圆,寓意家族团聚与对先人的怀念;

迎接春天:青汁的绿色代表春天的生机与活力,吃青团象征告别寒冬、迎接万物复苏;

祈福健康:传统青团中的艾草、糯米等食材被认为有驱邪、健脾功效,寄托对健康的祈愿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