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间鬼故事 恐怖小巷

admin

在古老的青石镇,有一条被茂密槐树环绕的幽深小巷,名曰槐影巷。镇上人流传,每当月黑风高之夜,巷中便会有诡异影子徘徊,伴随低沉呜咽声,令人毛骨悚然。

清末年间,书生李慕白途经槐影巷时,一阵阴风吹过,他瞥见一抹白衣身影在巷尾忽隐忽现。好奇心驱使下,他悄悄跟随。那身影行动飘忽,如踏空而行,还不时发出如泣如诉的低吟。深入巷中,四周愈发昏暗,只有几缕月光透过槐叶斑驳洒地。突然,白衣身影停下转身——一张苍白无血色的脸庞映入眼帘,双眼空洞,嘴角勾起诡异微笑。李慕白大惊,双脚似被无形之力拽住,无法动弹。这时,凄厉哭声响起,阴冷之气扑面而来,白衣魅影化作一缕青烟消散。次日,李慕白将经历告知友人,友人说槐影巷曾是乱葬岗,夜间常有孤魂野鬼出没。此后,李慕白再不敢夜行槐影巷,而白衣魅影的传说也在镇上流传更广,成为老人警示后人的谈资。

《灯笼巷的夜影:阿秀的等待》

民间鬼故事 恐怖小巷

江南某古老小镇的灯笼巷,白天人来人往,热闹非凡;可一到夜晚,便阴森诡异。镇上人说,这里闹鬼,源于多年前的一段悲剧:巷子里住着貌美女子阿秀,她与书生相爱,约定终身,可书生进京赶考后杳无音信。阿秀等了三年,最终在绝望中上吊自尽。此后,每到深夜,巷子里会传来女子哭声,还有人看到白衣女子提着灯笼徘徊。

年轻画师小林不信邪,醉酒后路过灯笼巷,听到哭声后壮着胆子走进去。巷子里一片漆黑,只有几盏破旧灯笼发出微弱光。他顺着哭声走到巷子尽头,看到白衣女子提着红灯笼,脸被长发遮住。女子抬头,露出一张苍白美丽的脸,说:“我在等人,可他一直没有回来。”小林想起阿秀的传说,强装镇定问她等的是谁,女子说:“他叫李书生,进京赶考后再也没回来。”小林点头答应帮忙,女子却突然消失,只留下红灯笼在地上幽幽亮着。

小林酒醒后,四处打听李书生的下落,得知他早已病逝。当晚,他再次来到灯笼巷,想告诉阿秀这个消息。走到巷子尽头,他轻声说:“阿秀姑娘,李书生已经去世了,你别再等了。”话音刚落,一阵阴风吹过,灯笼熄灭,耳边传来凄厉哭声。小林吓得跑回家,第二天昏倒在巷子里,手里紧紧攥着红灯笼。此后,小林变得沉默寡言,再不提那晚的事,而灯笼巷的夜影仍在深夜徘徊,诉说着未了的情缘。

《螺丝结顶的无灯巷:午夜的送葬队》

扬州广陵路东侧的无灯巷(原名螺丝结顶),因明末清军入关扬州十日游时,在这里垒放尸体(尸体堆积超过屋顶,故得名“垒尸及顶”,后传为“螺丝结顶”)而充满恐怖传说。这里没有路灯,且民间认为“不能装”——只要装上电灯,第二天就会莫名其妙熄灭,连手电都会灭掉。

90年代,一位加班晚归的老师傅骑自行车抄近路走无灯巷,走到中段时车胎破胎,他下车推车,又被绊倒。爬起来后,他看到不远处有个电线杆,走近才发现“电线杆”竟是四个人叠在一起——肩上踩着人,上面再踩人,最上面还有一个。老师傅吓得尖叫着跑回家,连车都不要了。

2000年左右,老张师傅凌晨去瘦西湖钓鱼,摸黑穿过无灯巷。快出巷口时,突然出现一支凌晨出殡的队伍:披麻戴孝的人无声无息,抬着一口黑棺材。老张想让路,队伍却逼近,他吓得跑到一户人家台阶上,闭眼念阿弥陀佛。过了一炷香时间,回头发现队伍不见了,唯有黑棺材方正地摆在路中间,棺材盖开着。老张吓得昏了过去,醒来后大病一场。

无灯巷还有“门轴声”“呜咽琴声”等传说,附近居民家家户户都贴着“南无阿弥陀佛”或挂镜子辟邪,生怕招惹了巷子里的“东西”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