运城现在发展怎么样 运城能发展起来吗

admin

运城作为山西南部重要节点城市,近年来紧扣“一城两区三门户”目标,推动经济、产业、文旅、生态等各领域高质量发展,综合排名持续保持全省之一方阵。

产业转型:新旧动能协同发力

传统产业加速升级,煤化工、钢铁、建材等行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,比如山西建龙实业有限公司获批国家级5G工厂、山西复晟铝业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;新兴产业“合汽生材”(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、新能源汽车、生物医药、新材料)成形成势,2024年战新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4.6%,比如蓝科途新材料突破锂电池隔膜“卡脖子”技术,产品供应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;特优农业发展迅猛,打造了“运城苹果”“运城面粉”“运城蔬菜”等区域公用品牌,82万亩蔬菜基地年产260万吨,稷山鸡蛋日产能破千吨,盐湖区对虾养殖成为内陆标杆。

运城现在发展怎么样 运城能发展起来吗

文旅融合:“好运之城”魅力绽放

运城依托“国宝之一市”(6249处不可移动文物,102处国保单位)、关公文化、盐湖生态等资源,推动文商旅深度融合。2024年,重点监测的9家景区游客接待量837.81万人次,增长43.8%;门票收入1.1亿元,增长62.1%。通过创新表达(如实景演出《宋韵·南风歌》、Q版“关小爷”手办)、打造文旅IP(如非遗文创、盐湖“七彩”景观),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消费增量,文旅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提升。

生态改善:山水城融合加速

坚持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,统筹生态保护与修复,2024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59.8万亩(全省第1),“一泓清水入黄河”工程完工率达58.6%,汾河入黄口断面水质首次达到优良标准;盐湖“退盐还湖”有序推进,生态修复后的盐湖成为市民休闲“后花园”,大天鹅、火烈鸟等珍稀鸟类常态化栖息。以中条山为屏、盐湖为脉、城市为核,打造“古今对话”的城市会客厅,提升城市品质。

民生保障:幸福感持续提升

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超过84%,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5.7万人,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重达33.9%;教育均衡发展,运城学院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;医疗体系完善,市中心医院二期投入使用,新增2所三甲医院;社会保障覆盖扩大,行政村卫生室、医保结算全覆盖,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.4%。

二、运城未来发展潜力:优势与机遇叠加

运城的发展具备坚实基础与多重机遇,有望在转型中实现更大突破。

优势凸显:资源禀赋与区位红利

运城有“特”的优势:农业资源丰富(全国小麦主产区、水果出口基地),工业基础扎实(铝镁深加工、装备制造),文旅IP独特(关公文化、盐湖生态);区位优越,地处晋豫鲁陕四省交界,是连接华北与西北的重要枢纽,临猗黄河大桥等项目建成后,交通便利性进一步提升,为跨区域合作提供支撑。

创新驱动: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

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,中磁科技(钕铁硼磁钢)、亚宝药业(儿童药、创新药)等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研发突破技术壁垒,产品占领高端市场;创新平台建设加速,“晋创谷·运城”推动科技成果中试熟化,选聘“科技副总”助力企业破解技术难题,特色专业镇(如万荣外加剂、盐湖水泵)集聚创新要素,形成“一镇一策一集群”的创新生态。

项目支撑:重大项目重塑格局

2025年,运城谋划1.5万亿投资的50项重大项目,涵盖基建、生态、产业等领域。临猗黄河大桥(世界之最顶推技术)将运城至陕西铜川车程从4小时缩短至2.5小时,12座大桥串联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让45家A级景区国庆客流翻倍;运城国际机场扩建后年吞吐量将达600万人次,成为辐射3000万人口的“空中南大门”;农业版图的扩张(黄汾百万亩粮田、华北更大鸡蛋基地),让运城成为京津冀的“后厨房”。

挑战应对:破解瓶颈谋长远

尽管面临传统产业转型不均衡、新兴产业发展不够成熟等问题,运城通过“三个统筹”(扬优势与补短板、新旧动能转换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)破解堵点。比如,传统产业通过“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”改造稳定基本盘,新兴产业通过“建链延链补链”培育新增长极;推动产教融合(高校学科与产业需求对接)、成果转化(企业技术需求与科研院所资源匹配),激活转型引擎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