亥时是中国古代十二时辰之一,对应现代二十四小时制的21:00至23:00(夜深人静、万物趋于安歇的时段),其五行属性为水(具体为“”)。
一、亥时与五行的核心对应关系
在中国传统五行理论中,十二地支(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)与五行(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)一一对应,其中亥时对应地支“亥”,而“亥”的五行属性明确为水。这种对应关系是传统命理、风水、养生等领域的重要基础,贯穿于古人对时间与自然规律的认知体系中。
二、亥时属水的阴阳细分
五行中的“水”分为“阳水”与“”,亥时因处于奇数序列(子、寅、辰、午、申、戌为阳,丑、卯、巳、未、酉、亥为阴)的末端,故为“”。与之相对,子时(23:0001:00)为“阳水”,二者共同构成水的两种形态:子水如流动的江河(动态、外放),亥水如静谧的湖泊(静态、内藏)。
三、亥时属水的自然与文化寓意
亥时的“水”属性与自然规律高度契合:夜晚21:00至23:00,太阳落山、气温下降,万物进入休息状态,如同冬季的寒水,静默而深邃,为来年的生机积蓄能量。在文化象征中,亥水代表理性、智慧、潜藏的力量,如古人认为亥时是思考、沉淀的更佳时段,适合规划、学习或进行需要深度思考的活动。
四、亥时与其他五行的关联延伸
尽管亥时以“水”为核心属性,但在五行相生相克体系中,水与其他四行仍有密切联系:水生木(亥水可滋养春季的木气)、水克火(亥水能克制夏季的火气)、金生水(秋季的金气可生助冬季的水气)、土克水(四季土可阻挡水的泛滥)。这种关联进一步体现了亥时在五行循环中的重要作用。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