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冬代表的花信与物语

admin

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,标志着冬季正式开始。根据传统“七十二番节气花信风”记载,立冬的花信为一候木芙蓉,二候美人蕉,三候青葙。

木芙蓉:作为立冬初候花卉,木芙蓉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花大而艳丽,形似牡丹,故有“秋牡丹”之称。其花色随时间推移会从晨曦的粉白渐变为午后的嫣红,仿佛美人醉酒,极具观赏价值。木芙蓉象征着美丽与纯洁,能在秋末冬初的寒凉中绽放,为萧瑟的季节增添一抹亮色。

美人蕉:二候美人蕉,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叶片宽大翠绿,花朵生于顶端,呈穗状或圆锥状,颜色有红、黄、粉等多种。美人蕉适应性强,耐湿热,虽不如春夏繁茂,但在初冬仍能保持一定的生机,是庭院或花坛中常见的观叶观花植物。

立冬代表的花信与物语

青葙:三候青葙,是一年生草本植物,茎直立,叶片矩圆状披针形,花序呈圆柱形,顶生或腋生,花色多为紫红色或白色。青葙的花期较长,从夏末延续至初冬,在立冬时节仍能看到其身影,象征着坚韧与平凡中的生命力。

也有资料提到立冬花信为一候菊花,二候梅花,三候水仙,菊花在立冬前后仍绽放,象征高洁与坚韧;梅花凌寒待放,寓意坚韧不拔;水仙则为立冬后逐渐生长的花卉,象征纯洁与希望。这两种说法均体现了立冬时节花卉的多样性与季节过渡的特点。

立冬的物语

立冬的物语围绕“万物收藏”展开,融合了自然变化与人文内涵:

自然物语: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记载,立冬有三候——“一候水始冰,二候地始冻,三候雉入大水为蜃”。气温下降,北方偏冷地区的水面开始凝结成冰;地表温度降低,湿润的土地逐渐冻结;野鸡等鸟类因寒冷减少活动,古人误以为它们变成了海边的大蛤(蜃)。这些物候现象直观反映了冬季来临、万物趋于休止的自然规律。

人文物语:立冬是古代重要的节日,有“迎冬”“祭祖”“补冬”等习俗。迎冬是古代帝王率百官出郊迎接冬天的仪式,表达对自然的敬畏;祭祖则是缅怀祖先,祈求来年平安;补冬源于“养精蓄锐”的理念,南方多食牛羊肉、海鲜等肉类,北方则以吃饺子为典型,寓意“御寒”与“团圆”。民间还有“立冬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”的俗语,体现了对生活的美好期盼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