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至是“数九寒天”的开始,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时段的开端
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测定的节气之一,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,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,北半球白昼最短、黑夜最长。从冬至当天起,民间传统进入“数九寒天”——以九天为一个“九”,依次为“一九”至“九九”,共81天,涵盖从隆冬到春暖的完整过渡。
“数九寒天”的冷与“三九四九”的峰值
冬至并非全年气温更低的一天,因地表此前储存的“积热”尚未完全散失,初期气温可能仍处于缓慢下降阶段。但随着时间推移,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补充不足以抵消地面的热量亏损,气温持续走低。其中,“三九”(冬至后第1927天)至“四九”(第2836天)期间,地面热量消耗殆尽,若遇冷空气南下,极易出现极端低温,成为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,民间素有“冷在三九,热在三伏”的说法。
“数九”的文化与实用意义
“数九”不仅是对寒冬的计时方式,更承载着民间对气候规律的。例如,“一九二九不出手,三九四九冰上走”“五九六九沿河看柳”等谚语,生动反映了气温从极寒到逐步回升的变化过程,也为农事活动和民众生活提供了重要参考。在传统习俗中,冬至吃饺子、喝羊肉汤等习惯,也有助于人们在寒冷时节驱寒保暖、滋补身体。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