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立春习俗知多少?

admin

迎春:旧时立春前一日,官府率士民前往东郊迎接春神句芒(主管农事),仪式庄重;部分地区还有“报春”习俗,艺人扮作春官沿街高喊“春来了”,提醒人们备耕。如今,山东多地仍保留“迎春”“接春”传统,人们到野外走动,迎接春天到来。

打春(鞭春牛):更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。立春前用泥塑春牛、芒神(春神像),立春日举行“鞭春”仪式:地方长官或民众象征性击打春牛三下,然后将泥牛打烂,民众抢夺牛身上的泥土,撒到宅院或农田,寓意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。此习俗源于鼓励农耕,至今仍在部分农村流行。

咬春:立春日的饮食习俗,旨在“咬”住春天。淄博等地家家户户做春卷,用薄饼卷入豆芽、韭菜等时令蔬菜;德州等地则习惯咬生萝卜(首选绿皮红心的“心里美”),认为可解春困、通气保健。

山东立春习俗知多少?

戴春鸡:鲁西南、鲁南、鲁西北等农村地区的儿童习俗。用彩色棉布、碎布头或彩色碎布缝制成公鸡饰品(或“春娃娃”),缝在孩子衣帽上,寓意“吉星高照”,期盼孩子来年健康活泼、讨个好彩头。

剪窗花:立春前后,山东家庭尤其是农村妇女会聚在一起剪窗花,题材多为“金蛇纳福”“龙蛇飞舞”“灵蛇之珠”等,造型活灵活现,将春天的祝福融入剪纸艺术,贴在窗户上增添节日氛围。

祭句芒:祭祀春神句芒(又称芒神)的仪式。根据句芒的服饰预告当年气候:戴帽则春暖,光头则春寒,穿鞋则春雨多,赤脚则春雨少。这一习俗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,希望通过祭祀祈求风调雨顺。

糊春牛:立春前由纸扎能手 *** 春牛,用竹篾绑骨架,春木做腿,糊上红黄色纸(寓意五谷丰收),并进行开光点睛仪式。糊春牛的过程充满仪式感,寄托了农民对丰收的期盼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