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前准备:遵循“二十三,祭灶官;二十四,扫房子;二十五,磨豆腐;二十六,去割肉;二十七,杀只鸡;二十八,蒸枣花;二十九,去打酒;三十儿,捏鼻儿(饺子)”的过年谣,完成祭灶(供奉糖瓜,祈求灶王爷“上天言好事”)、扫尘(清洗衣物被褥、整理房屋,寓意“除旧迎新”)、蒸年货(蒸枣花馍、馒头等,部分地区做“刺猬馍”“鱼馍”等吉祥造型)、备年货(杀鸡、割肉、打酒,采购春联、灯笼等)等前置工作。
除夕核心:贴春联、门神(农村还在院内树上贴“满院春光”、粮仓贴“五谷丰登”等)、挂灯笼,营造红火氛围;年夜饭必吃饺子(部分地区包入,谁吃到象征新年有福),家人围坐守岁,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(用红纸包裹,寓意“压祟保平安”);守岁至五更时,摆祭品、燃香烛,依长幼向祖宗跪拜致祭。
大年初一:鸡鸣即起,穿新衣、放“开门爆竹”(除旧迎新,寓意“接年”);煮饺子,敬天地、祖先后全家共食;当日忌扫地、倒垃圾(怕“扫走财运”)、动剪刀(防“口舌是非”)、大声喧哗,说话避讳“破”“死”等字眼。
特色活动:走亲戚是核心内容,规矩甚多——初一之前称“拜早年”,十六以后称“拜晚年”,初一至十五为高峰期,二月初二“送年”结束;拜年顺序为“初一叔、初二舅、初三初四拜岳父”,到长辈家需带酒肉、糖果等礼品,长辈安排酒菜接待,有的行磕头礼,有的以寒暄代之。浚县正月庙会(华北之一大古庙会)从正月初一到二月二,持续一个月,有舞狮、盘鼓、高跷等民间表演,吸引周边省市数百万游客,是中原民俗文化的活化石。
元宵收尾:正月十五、十六为“灯节”,吃“十五扁(饺子)、十六圆(汤圆)”;部分地区有“偷灯头儿”风俗(豫南一带,邻家子女可悄悄拿走燃尽的“面灯”,寓意“生孙猴儿”);庙会仍在进行,民间文艺汇演(如杂耍、戏曲)丰富,至正月十六“遛百病”(结伴出游,寓意祛除疾病),春节正式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