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至节气吃什么 为什么冬至吃饺子不冻耳

admin

北方:饺子(更具代表性):俗称“捏冻耳朵”,以羊肉、大葱、韭菜、萝卜等为馅,用面皮包成耳朵状。饺子皮柔韧,馅料温热,既能果腹又能驱寒,是北方冬至的“标配”。

南方:汤圆(象征团圆):用糯米粉制成圆形甜品,馅料多为黑芝麻、花生、豆沙等甜口食材,部分地区也有咸口(如肉馅)。汤圆寓意“团团圆圆”,符合冬至“阴极阳生”的节气特点。

其他特色食物:江南部分地区吃赤豆糯米饭(用赤豆、糯米煮成,传说驱疫鬼);广东有“冬至肉”(烧腊、腊肠等,象征“加菜添福”);宁夏银川吃羊肉粉汤饺子(以羊肉、蘑菇熬汤,配粉块、粉条,风味独特)。

冬至节气吃什么 为什么冬至吃饺子不冻耳

冬至吃饺子“不冻耳”的说法来源

“冬至吃饺子不冻耳”是民间流传甚广的谚语,其根源与东汉名医张仲景的善举有关:

东汉末年,张仲景辞官回乡时正值隆冬,看到白河两岸百姓面黄肌瘦、耳朵冻烂(因天寒地冻,衣不遮体),便让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,支起大锅。他将羊肉、辣椒和驱寒药材(如附子、干姜)放入锅中熬煮,待熟后捞出羊肉、药材切碎,用面皮包成“娇耳”(形似耳朵),再下锅煮熟,分给百姓每人两只“娇耳”和一大碗肉汤。人们吃了“娇耳”、喝了热汤后,浑身暖和,两耳发热,冻烂的耳朵逐渐痊愈。此后,每逢冬至,人们便模仿“娇耳”的做法包饺子,以纪念张仲景的恩情,并相信吃了饺子能“不冻耳”。

科学视角的解读

从现代医学和营养学看,“吃饺子不冻耳”的说法有一定道理:

驱寒保暖:饺子馅中的羊肉、辣椒、生姜等食材均为温热性,能促进血液循环,增加身体热量,帮助抵御严寒。

营养均衡:饺子皮(面粉)提供碳水化合物(供能),馅料中的肉类(蛋白质)、蔬菜(维生素、膳食纤维)能补充冬季易缺乏的营养,增强体质,减少因寒冷导致的冻疮等疾病。

心理安慰:冬至吃饺子是传统习俗,家人围坐一起包饺子、吃饺子的氛围能缓解冬季的压抑情绪,提升幸福感,间接增强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