确认怀孕后应尽快到医院建档,遵医嘱进行定期产检(如孕1113⁺⁶周NT检查、孕1520⁺⁶周唐氏筛查、孕2024周大排畸、孕2428周糖耐量试验、孕晚期每周胎心监护等)。产检能及时发现胎儿发育异常(如神经管畸形、唐氏综合征)或母体并发症(如妊娠期高血压、糖尿病),是保障母婴安全的关键。
二、合理饮食:均衡营养,避免极端
1. 营养均衡:遵循《中国孕期妇女平衡膳食宝塔》,保证谷薯类(每天200300g)、蔬菜(每天400g以上,其中深色蔬菜占1/2)、水果(每天200350g)、鱼禽蛋肉(每天150200g)、奶类(每天300500ml)、大豆及坚果(每天2530g)的摄入,避免过度依赖某类食物。
2. 关键营养素补充:
叶酸:备孕前3个月至孕早期3个月每天补充400μg(或遵医嘱增加至800μg),可通过食用深绿色蔬菜(如菠菜、西兰花)、豆类或补充剂获取,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。
铁:孕中期(12周后)每天增加2050g红肉(如牛肉、猪肉),每周12次动物肝脏(如猪肝,每次2550g)或动物血(如鸭血,每次100150g),预防缺铁性贫血。
钙:孕中期每天喝300500ml牛奶,孕晚期可增加至500ml,同时补充维生素D(如每天晒太阳1530分钟),促进钙吸收,预防母体腿抽筋和胎儿骨骼发育不良。
3. 避免有害食物:禁食生肉、生鱼、未消毒的奶制品(避免弓形虫、李斯特菌感染);限制高糖、高盐、高脂肪食物(如蛋糕、咸菜、油炸食品),预防妊娠期糖尿病、高血压。
三、适度运动:增强体质,促进分娩
孕期适度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、缓解腰背疼痛、控制体重(避免巨大儿),并降低妊娠期糖尿病、高血压的风险。推荐运动:散步(每天30分钟,速度以能说话为宜)、孕妇瑜伽(需专业老师指导)、游泳(水质干净、水温适宜)、凯格尔运动(锻炼盆底肌,预防尿失禁)。注意事项:避免剧烈运动(如跑步、跳跃、仰卧起坐)、容易摔倒或腹部受压的运动(如滑雪、骑马);运动前热身510分钟,运动中如出现腹痛、流血、头晕等不适,立即停止并就医。
四、生活方式调整:避免不良习惯,保持身心愉悦
1. 避免有害物质:远离(包括二手烟)、酒精、毒品;避免接触辐射(如非必要,不进行X光、CT等检查)、化学物质(如染发、烫发、涂指甲油,避免接触农药、油漆)。
2. 规律作息:保证每天78小时高质量睡眠,避免熬夜;午休30分钟1小时,缓解疲劳。
3. 情绪管理:孕期激素变化可能导致焦虑、抑郁,应多与家人、朋友沟通,参加孕妇课程(如胎教、分娩知识讲座),保持心情舒畅;如出现严重情绪问题,及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。
五、注意身体变化:识别异常,及时就医
1. 胎动监测:孕28周后开始数胎动(每天早、中、晚各1小时,每小时35次为正常),若胎动突然增多或减少(如12小时少于10次),提示胎儿可能缺氧,需立即就医。
2. 异常症状:如出现剧烈腹痛、流血(或流水)、头晕、头痛、视物模糊、恶心呕吐加剧(无法进食)、发热(体温超过38.5℃)等症状,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,排除流产、早产、妊娠期高血压、宫内感染等问题。
六、谨慎用药:遵医嘱,避免自行用药
孕期用药需谨慎,禁用药物:某些抗生素(如四环素、喹诺酮类)、抗病(如利巴韦林)、(如安定)、某些中药(如麝香、红花)。用药原则:孕期患病(如感冒、发烧、腹泻)应及时就医,告知医生怀孕情况,遵医嘱使用对胎儿安全的药物(如对乙酰氨基酚退烧、蒙脱石散止泻);避免自行购买药物或使用偏方。